一百年奠基立业、一百年创造辉煌、一百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伦理品格及精神风貌的首次精准概括。这一重要论述在理论、历史、实践和价值四个层面展现出内在有机统一的逻辑关系。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建构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充分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党的理论创造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遵循,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核。百年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靠的就是始终保持对真理的坚持和理想的坚守。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突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初心不变,正是这颗温暖的初心、坚定的初心,带领中国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跨越。回顾党的百年征程,各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同时也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践行初心使命保驾护航。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有了使命担当,如何付诸实践?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与各种敌对势力和困难作斗争,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中,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正是有着这样的伟大建党精神,我们党才能干成近现代中国其他政党或政治力量干不了、办不成的大事,才能在英勇斗争中经受各种考验,磨练革命意志,在面临危险时奋不顾身,在遭遇挫折时一往无前,创造出世界上别的执政党难以想象的惊人奇迹。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饱含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党的一切实践都是为了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崇高的境界情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群众划分为阶级,阶级由政党组织领导,政党由领袖组成的集团来主持。当政党形成后,个人利益与政党利益、家庭利益和社会利益,可能会产生矛盾与冲突。每一个党员能否始终对党忠诚,体现了个人与政党之间、政党与之所代表的阶级之间、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特殊的价值关联、责任和道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一百年来,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恪守为民情怀,坚持把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高度统一起来,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本文为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