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职教大会提出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既是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探索给予的认可与肯定,更是进一步促进与推动。
早在5年前,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针对教学与临床容易脱节、教师实操经验不足等问题,先行先试,探索和实践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育人一体化模式。瞄准“岗”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开展“课”程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打造比“赛”平台,优化人才培养,对接行业“证”书,赋能职业发展。
项目开展五年来,学生获全国、西南地区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获团体和个人特等奖、一等奖数量居全市中职同类学校第一。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中职‘双师型’教师培训实践基地”,2020年在全市产教融合示范培训中示范推广学校相关产教融合工作经验……不俗的成绩展现出学校“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后的突出成效。
先人一步
5年探索积累丰富经验
“作为检验科的一员,我们既是医生的眼睛,也是医生的助手,会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能够操作的实验。”重庆医药卫生学校一位在医院实习的学生说,在上学期间,大家就会来到附属医院观岗见习,再跟岗学习专业技能相关课程,最后进行临床实习,检教、工学实现了高度结合。
众所周知,医学校通常会遇到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教师实操经验不足,学生实训真实感不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重庆医药卫生学校从岗课赛证入手,进行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学校瞄准“岗”位需求,利用建有附属医院的优势,将检验科与专业部整合,共享人员、场地、设备等资源。同时在课程改革中注重与岗位要求融合,校院师资团队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开展临床检验工作,并建立相应运行保障机制,产教融合出实效。
具体而言,学校教学设备按专业发展和临床标准配置并投入临床,教学与临床零距离接轨,形成"检教并举、以教促检、以检养教"的良性循环。课程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职业能力”递进顺序设置,通过“识岗-仿岗-跟岗-顶岗-大赛”方式实施,实现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育学生从新手逐步成长为熟手、能手,甚至高手。
“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学校建立了国家、市、区、校四级技能比赛机制,凝练形成了“1142”国赛训练方案。即第一个“1”是1条主线,指教学过程;第二个“1”是1个标准,指国赛标准,“4”是4个阶段—选拔组队、集中训练、赛前突破,总结反思,“2”是2个团队理论和实操师资。
“证”是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学校对接行业证书,赋能职业发展。2016年、2018年学生卫生检验员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100%,2017-2020年检验士证书通过率达60%(全国通过率50%),对口高职高考升学率约93%,3+2高职转段考试通过率100%,为学生就业创业和终身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潮澎湃起,正是扬帆时。在国家大力推行“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也不断积极探索,以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高质量就业,让每一个学子有梦可依、未来可期。
硕果累累
成己达人彰显名校风采
5年来持之以恒的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激发了学校发展活力,带来了一连串令人惊喜的蝴蝶效应。
该项目开展5年来,学生获全国、西南地区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获团体和个人特等奖、一等奖数量居全市中职同类学校第一。学生获得技能等级证达100%,执业资格证通过率超全国通过率10个点,参加“知识+技能”对口高职考试升学率93%。实操技能获得实习医院一致好评。
正所谓徒强师高,学校也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优。2015年以来,检验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获全国和西南地区技能大赛团体和个人共计特等奖2个,一等奖15个,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人次;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1个,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人,获优秀指导教师7人次;检验专业教师编写教材2本、发表论文13篇,检验双师率96%。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该项目实施,学校检验专业已打造成为全市办学规模最大、实训条件最好、教学质量最高的中职检验专业,并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该成果在校内康复技术、影像技术等专业进行推广运用,效果明显。影像技术专业被评为市级重点特色专业,影像技术和康复技术专业被评为市级实训基地。近年来,渝西卫校、渝东卫校、三峡卫校、昌都职业技术学校、玉树八一职校等10余中职学校来校考察学习。交流指导和对口帮扶的重庆三峡医高专、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获得国赛4个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自身取得成绩的同时,学校还进一步增强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了检验专业建设和附属医院的发展。临床检验人员教学能力和教师临床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检教相长;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中职‘双师型’教师培训实践基地”,2020年在全市产教融合示范培训中示范推广学校相关产教融合工作经验。近5年,附属医院开展社会体检89078人次;门诊70512人次,住院8307人次,充分见证了学校办学实力,赢得了广泛好评。
谭茭 胡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