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说句实话,干了多年社区党委书记,第一次能够‘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还是很令人激动的。”程家群说。
第一次不用等着上级拨款干成事的成就感,也激励着东正社区的基层干部向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迈出探索步伐。
老旧社区最大的痛点、难点是啥?毫无疑问是物业服务和管理。
东正社区是重钢老家属区,国企社会职能移交后老家属区的管理成了大麻烦。2019年9月东正社区开创性地探索了社区物业服务站,以非公组织的形式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物业管理主体。
有了物业主体,就不可避免需要收费。东正社区为真正惠民,提出了每家每月只缴10元清洁费的措施。
为让居民真心实意认同,社区议事会组织召开院坝会,将这10元钱的清洁费构成给大家讲得清清楚楚。
“生活垃圾清运,每家每月8块钱;楼道楼梯清扫和抹扶手,每家每月1块钱;清掏楼栋排污沟渠,每家每月1块钱。”社区议事会还明确了清洁标准:每天早上8点前和下午3点前各清运1次居民生活垃圾,并对楼栋人行通道进行清扫,保证垃圾桶干净整洁套袋;每周对楼栋单元过道进行清扫,用毛巾抹扶手不少于1次;每月对楼栋排污沟渠进行清掏不少于1次,保证负责楼栋畅通无堵塞。
听完这些,居民们都很清楚,按照如此服务标准,10元这个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实在是惠民。于是,社区物业服务站的成立以及运行,获得了居民高票赞成通过。
社区物业服务站成立的同时,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服务站监事会”的特殊机构,推选老党员、有正义感的居民作为物业费的监督机构。
“一个月每家就收10块钱,还专门搞一个监督机构,我们确实满意。”74岁的居民罗润珍说,就是因为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所以居民缴费积极性都非常高。
服务站运行一年后,一盘点,社区物业费居然还略有盈余,这更坚定了东正社区的探索信心。
跨行业大党委
实现基层治理资源流动循环
“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需要激发基层社区的内生动力。”大渡口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权杰表示。
黄权杰认为,基层治理破局的关键在于需要从意识和组织架构上,改变以往基层组织单打独斗、大包大揽的做法。
事实上,东正社区的成功,就在于党建引领将辖区党建、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进行了深度整合,从而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造血功能”,并能进行循环建设和治理。
社区一级最缺的是资源,党建引领的意义就在于以崭新的意识和组织结构,以广义的利益基础,联结了社区、辖区企业、居民、社会组织等,在相当程度上打造了一个基于大党建上的互惠互利平台。
东正社区辖区的重钢总医院、潜能实业集团、财产保险大渡口公司等7个党组织,组建了一个跨单位、跨行业的“东正社区大党委”。在这个特殊的大党委中,各种资源实现了流通和整合,使得各方都受益匪浅。
例如,当潜能实业集团有用工需求时,东正社区积极组织动员居民应聘;当东正社区需要医疗服务时,重钢总医院立即给予医疗支援,这种资源良性流通和整合,盘活了整个东正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
“通过党建引领的资源整合再造,我们算是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吧。”大渡口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