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太快 让人脑洞大开到礼嘉智慧公园感受“智慧的一天”重庆大学37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线上展厅
第008版:数字引领未来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 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技进步太快 让人脑洞大开
到礼嘉智慧公园感受“智慧的一天”
重庆大学37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线上展厅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大学37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线上展厅

  本报讯 (记者 李星婷)8月23日,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博中心开幕。重庆大学37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智能技术线上展厅,涵盖重大基础设施、智慧健康、智慧生活、智慧建造、智能制造等领域。

  低能耗智能建筑 可抗罕遇地震

  据了解,重庆大学此次参展的项目既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高精尖技术,也有即将进行成果转化走向市场的应用型成果,如风光电一体化低能耗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智能化建筑,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领衔完成的科技成果,是世界上首个可抗8度罕遇双向地震的智能化建筑。

  记者在重庆大学线上展厅看见,这幢房屋是一幢三层小楼,暗红棕色。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不同,其采用厚度仅1.2至1.8毫米的冷弯(一种可在常温下对钢板进行随意弯折的技术)薄壁纯钢板,像搭积木一样的进行装配式制造,整个过程无噪音、无粉尘、无污水污染,而且很轻、抗震性超强。

  “这幢房屋是利用经历了8度罕遇双向地震振动台试验的足尺模型重建起来的。”重庆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房屋装修采用风光电一体化技术,室内新风系统采用高效热回收技术,既能减少室内冷热量损耗又可以提升室内空气品质及居住舒适性。室内用电系统则利用光伏和风力发电互补,同时采用蓄电池储能系统,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既节约用电又保障用电安全,适用于建造住宅、学校、医院与绿色小镇等建筑。

  小型特种机器人 自主变形越障

  灾后倒塌建筑物内狭小空间、核辐射环境以及野外危险复杂作业环境等都存在大量现场情况不明区域,迫切需要能够顺利进入现场的高机动性小型移动机器人,提高侦测效能和应对灾害的保障能力。

  重庆大学参展的这种小型特种机器人,就是针对灾后搜救及危险监测等复杂环境的一款可变形轮腿式移动机器人。智能运算、传感运输……这种小型特种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自主变换运动模式、自适应变形通过障碍,大大提高搜救和侦察能力。

  智能“电子鼻” 鉴别中药优劣

  智慧医疗是重庆大学参展智博会的亮点之一。日常生活中,根据气味鉴别中药材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但这种方式受限于药剂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且出错率较高、可重复性差。

  重庆大学参展的“机器嗅觉智能感知与分析系统——智能中药电子鼻”,外观像一个方方正正的保险柜。其可智能化地对中药材的气味进行分类,然后自动鉴别。

  “这种电子鼻能完成中药材的气味图谱构建、信息库的构建,同时提供算法调配,实现中药安全检测,检测速度很快且准确率高。”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大学牵头建设的“超瞬态实验装置”,也将首次亮相智博会,该装置是重庆市首个大科学装置,也是国际上首次提出光子和电子两种探针相互耦合的大科学装置。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