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蓝天白云映秀湖 摄/谢捷 |
 |
技术人员在比亚迪刀片电池生产线上忙碌 摄/曾清龙 |
 |
龙润公司技术人员在操作机器人 摄/曾清龙 |
 |
璧山国家高新区青山公司技术人员在调试设备 摄/曾清龙 |
 |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 摄/曾清龙 |
 |
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致力产城融合 摄/陈亮 |
 |
快速发展中的璧山国家高新区 摄/曾清龙 |
 |
比亚迪云巴 摄/曾清龙 |
云巴轨道产业集群等52个高新项目签约落地,18个项目落地达产;全区“双高”企业快速增长,实现新增科技型企业367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高技术制造业、战新产业和数字经济分别完成产值122.4亿元、129.5亿元和180.2亿元,分别增长77.6%、100.5%和76.7%……
翻开璧山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快报,不难发现,在这里,科创正在快速汇聚,高质量发展底色愈显明亮。
科技创新是璧山发展的动力源泉,敢为人先是璧山的城市基因。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城都市区“迎客厅”,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好全市科技创新排头兵?
“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秉承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愿景,加快推进‘一城一区一地一中心’建设。”在璧山区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上,璧山区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在全区吹响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站位全局谋思路
布局全域科创版图 载体平台提质
在璧山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包括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内的三类科技创新平台不断落地璧山,从产业链的前端到后端全方位渗透,真正发挥创新引擎的作用,让璧山的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
以破解科技成果转换的薄弱环节为例。从2019年开始,该区创新成立的重庆高新技术研究院便不断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以项目为纽带,为科研成果提供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有效推动璧山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先后对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10余个,调研论证科技成果项目60余个,更实现平台效能大跃升。
今年以来,在开工建设15平方公里双龙科技创新小镇、20平方公里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西区)、10平方公里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建成投用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一期13万平方米,扩容提质璧山国家高新区等补充上,璧山全区已形成以216个研发机构为主,科技成果产业化、专业技术,“政产学研”融合三类平台为支撑的创新版图。
如何为提速发展再续新篇?全会指出,要以创新思维为前提,串联创新载体、创新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把创新活动贯穿科技创新全过程。
据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璧山将加速创新载体落点布子,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加快构建“一廊四组团”空间结构;按照“一区多园”架构建强璧山高新区,有序推进提质扩容,提速双龙科技创新小镇、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建设,扩能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加强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各创新区域的协同联动,进一步做强平台版图。
同时,强化创新机构创新策源能力,要顺应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到璧山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科研机构发展体系,实施新型研发机构能力提升行动,推动一批研发能力强、示范效应明显的研发平台提质增效,实现更多从“1”到“N”的突破。
乘势而上谋突破
壮大科技企业群落 创新主体倍增
截至目前,璧山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有285家。“璧山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135家,到2019年的170家,再到2020年的239家,这说明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技术企业对于该区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的390.3亿元中,高技术制造业完成产值122.4亿元,较同期增长了77.6%。
企业对市场感知最敏锐,创新愿望最强烈,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为此,今年以来,璧山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据璧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专业技术研究院,大力发展以院强研、以院引智、以院孵企、以院兴产的“研究院经济”,积极推广“研究院+园区基金”路径,全区研发机构总量增长达到216个,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达到47%;通过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微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实验室”、青山工业“节能与新能源变速器实验室”被认定为市级重点实验室, 195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全区科技型企业增长至1306家,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如何实现从数量向质量再跨越?全会指出,要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
据璧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璧山将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整合体系内外创新资源,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开展供应链上下游链合创新和产业集群内部竞合创新,一体推进行业产品质量提升。
同时,持续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鼓励企业采取自主研发、技术“嫁接”等方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制度,靶向指导和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打造一批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细分行业的“单项冠军”,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立足高点谋新篇
深化创产“双链融合” 发展能级提升
坚持创新最终目的是加快发展。再度站在科创升级的风口,璧山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科技创新带来的活力,源源不断注入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把创新链融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璧山真正实现了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璧山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据璧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不但使企业经营收入实现了倍增。通过“双链融合”,在其研发机构支持下,还率先实现了两大关键模块的自主设计和制造,开发的DF727自动变速器获得2020年“世界十佳变速器”称号,新技术的诞生更将展望百亿级产业集群写进未来。
存量企业乘势而上,新兴产业加速聚集。今年以来,璧山以“研究院+产业园+基金”康佳模式,打造千亿级高端显示产业集群,以“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集群”模式,布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的融合创新接续亮相,在璧山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的高新集群已初具雏形。
如何进一步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会指出,从供需两端发力,全面打通“创新(保护)→质量→品牌→标准→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保护)”全链条闭环路径。
据璧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在链部署创新链方面,璧山将重点实施“五项工程”, 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以发展制造服务业为突破口,加强企业创新供给,推动产业提档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和管理迭代升级,延展企业生命周期,打造一批“百年老店”,即研究院体系构建工程、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制造品牌培育工程、制造业智能转型工程、制造业强链创新工程。
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方面,璧山将重点提升“四种能力”, 聚焦新产业、新集群,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通过布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提升产业链的控制能力,由此占领产业链的顶端和价值链的高端,即产业链生成控制能力、产业链源头控制能力、产业链基础控制能力、产业链聚合能力。
面向发展谋红利
落实支持政策保障 成长如鱼得水
从创新平台载体效能大跃升,到创新主体倍增不降速,再到高新产业加速聚集,璧山近年来之所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还得益于该区持续加大创新支持力度,营造创新生态。
如今的璧山围绕资金、人才、机制体制等系列创新关键要素,出台制定了以全生态成长过程支持为目标,产业发展、创新推动、要素保障等支撑政策为一体的生态体系。
以高新区为例。今年以来,通过制定《企业用工保障专项资金补贴管理办法》,发布“招工令”、持续开展“订单式”培训等措施,多措并举保障用工;通过组建代办专员队伍,实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开通“政企直通车”“周二早餐会”,全力当好金牌“店小二”,提供全方位“妈妈式”服务;通过制定“创新公共服务库科技创新服务券实施办法(试行)”,探索政府购买中介服务模式,减轻企业资金负担……
厚植创新土壤,高新区逆势上扬。今年上半年,璧山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全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18.7亿元,同比增长27.7%。
如何稳定增长,动力更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支撑未来科技创新的动力正从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在璧山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创新的活力在于改革,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政策,必须以政策为引领,向改革要活力才能真正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创新活力之城。
根据全会要求,璧山下一步将加快构筑多元资金链,统筹整合政策链,持续强化创新支持政策落地落细,打破各项隐形壁垒,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在资金支持方面,健全完善政银企融资机制,构建基金、增信、信贷三大体系,注重用好上级资金、本级资金和社会资金,大力扶持“耐心资本”,推动科技与金融共生共荣;在政策供给方面,不断加强全方位要素保障、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夯实人才政策支撑,成立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入推进以“松绑+激励”为重点的科技项目评审改革,建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
蓝图已经绘就,未来入眼可见。
“蓝图变现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璧山将积极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围绕“努力成为全市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先行区”奋斗目标,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打头、“创新”为核,进一步擦亮叫响“科技璧山、创新璧山”金字招牌。
亮点》》
构筑新格局
“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再提速
为在创新发展中持续放大优势,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努力为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更大贡献,立足“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定位,璧山提出加快推进“一城一区一地一中心”建设思路。
即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友好城,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在璧山发生“化学反应”“链式反应”,生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而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加强质量提升、品牌创建,推动专利技术标准化,从而把璧山打造成为品牌标准诞生地,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最终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反哺和引领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和经济互促互进的良好生态,使璧山成为成渝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放眼新未来
“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定下新目标
区委全会提出到2025年主要目标:
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突破,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创新生态闭环系统更加优化,大学城创新生态区形态更加丰富完备。
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走深走实,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要迈进全市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要提高到3.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
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突破500家、2000家。
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符合创新发展规律、具备高效率的科技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重大创新载体建成投用,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高层次人才团队加快聚集。
科技创新友好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品牌标准诞生地、成渝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赵童 王琳琳 龙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