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需求在哪里 贴心服务到哪里让优质师资有序流动起来《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在两江新区启幕市政协五届五十四次主席会议举行重庆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再提速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 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今日开幕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群众需求在哪里 贴心服务到哪里
让优质师资有序流动起来
《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在两江新区启幕
市政协五届五十四次主席会议举行
重庆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再提速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 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今日开幕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时论

让优质师资有序流动起来

孔德淇

  前段时间,中央下发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文件后,各地陆续推出一系列落实政策。8月17日,北京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拟在新学期推出一批落实举措,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之一,便是“老师跨校、跨学区流动,辐射优质教育服务”。

  要破解义务教育“择校热”以及由此引出的学区房、校外培训等诸多难题,就要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实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校际均衡,而校际均衡的关键则是财源、生源、师源的均衡。优质师资合理流动无疑是破解“择校热”问题的一大关键。目前,北京多区经过暑期准备,部分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已开始在区域内合理、有序流动。

  长期以来,地方名校凭借优质师资拢获大批优秀生源,在“滚雪球”效应下,教育质量与普通学校逐渐拉开差距。而集中优质资源,打造优质学校,也是地方提高升学率的“好办法”。改变既有利益格局,需要巨大的改革决心与魄力。北京等地设置明确的教师流动制度,取消任教学校“终身制”,可谓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迈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一步。这一做法,顺应了社会舆论对教育公平的期待,也有助于更好地释放人才资源的市场活力,期待尽快在各地推广,实现各校教育质量的动态均衡。

  教师流动制度不断推进教育要素互动,激发教学发展活力,但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流入”的优质教师,在校至少应完成一个教学周期的工作,而不是短期行为,来了就走,否则难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财力物力有限,人口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是名副其实的“教育洼地”。近些年,城乡教育差距虽有所缩小,但仍然悬殊。实施优质师资“跨校跨学区”流动,应更多向农村倾斜,让城市优质师资“下沉”,改变乡村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

  当然,在宏观政策之下,配套的保障措施还得跟上。政府部门可效仿各地“人才新政”,人性化保障教师生活便利,解决教师子女托管问题,打通上下班通勤痛点等,从“衣食住行”全方位提升流动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改善教师待遇和加强业务培训,持续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从根本上解决优质师资缺口问题。此外,还应持续向薄弱校给予政策、经费倾斜,以更大决心推动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均衡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