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例如,两江新区创新设立“管委会、集团、园区”三级服务体系,形成“4+2”现代产业体系,1至7月直管区工业产值达到2371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达53%。总投资36亿元的金康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结合生产研发和市场需求,产能不断释放。1至7月完成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59.2%。其中,7月单月完成产值8000多万元,较上半年每月平均产值提高了39.1%。
在抓签约项目落地开工方面,各区县自专项行动以来,进一步完善“点对点、一站式”跟踪服务机制,主动上门了解企业需求,指导企业提速办理前期手续,为开工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重庆高新区积极推行“家长式服务”,7月以来已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项目是我市“十四五”规划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通过引入中科院,围绕智能、电子、新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建立一系列科学研究中心或科创研发平台。其中的“科学之眼”项目,是中心建设的重要节点工程,估算投资21.5亿元,计划2022年底建成投用。今年5月签约后,重庆高新区以实施专项行动为契机,全面优化服务,定人、定责、定事项、定时限,项目已于7月29日开工建设,创造了高新速度。
基础设施投资成为全市投资增长主要拉动力
7月单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7.9%
基础设施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主要领域,也是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各区县千方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从投资数据来看,7月单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7.9%,对当月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在此带动下,1至7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提高到14.1%,两年平均增长9%,分别高出全国9.5%、7.2%。
其中,城建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7.5%,郭家沱长江大桥及“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等项目快速推进。交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8.5%,重庆西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伸段等项目完成投资超过年度计划的70%。农林水利领域同比增长37.3%,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中的“急用先建”工程即将完成,完成后可24小时不间断向江津区供水。
项目运转情况如何,不光看投资数据,还要看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这也是专项行动要求协同推进的系列措施。1至7月,重庆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1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全市审批建设用地7708公顷、同比增长24%;全社会用电量75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2%,其中工业用电量44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强有力的要素保障,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产能释放。
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一区两群”投资恢复性增长更加均衡
作为投资“压舱石”,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发力。7月,市级重大项目投资完成387.9亿元、同比增长18.6%。1至7月,132个市级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18.8亿元、占年度计划76.5%。7月以来,长寿、武隆、南川等地相继开展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社会投资信心不断增强。7月单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1%,比6月提高近6个百分点,支撑1至7月民间投资增速提高到11.3%,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成了正拉动。
与此同时,“一区两群”投资恢复性增长更加均衡。1至7月,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投资增速分别为7.7%、15.4%、6.7%,区域间的增速差距进一步缩小。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局等市级行业部门和各区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深入推进“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抢抓三季度施工建设黄金期,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抓好生产要素保障,稳定工业投资增长,通过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