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截至目前,围绕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基础配套等领域,主城协同区已援助1.63亿元资金用于“两群”区县物流港口、政务服务中心、农业示范基地、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18个主城协同区通过直接采购或帮助销售等形式,帮助14个“两群”脱贫区县销售农特文旅产品7400余万元。
“飞地建园”带产业一起飞
牛肉干、花椒油、火锅底料、白酒……直播间内,主播“张如果”面前,摆满了万州农特产品。之前,“张如果”在杭州做平面模特。她熟悉网络直播,一直想回家乡万州发展。“一区两群”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给她创造了机会。
据了解,全市结对区县聚焦“资源共用、利益共享”,产业协同广泛对接,联手开展招商引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探索开展“飞地建园”“景园共建”等,全面深化合作,不断增强“两群”地区的“造血功能”。
今年7月,作为两江新区和万州区协同发展的首个落地项目,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园投入营运。两江新区充分发挥其数字产业集聚的优势,推动万州江南新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飞地建园”带动万州数字产业起飞。
不到两个月,就有5家企业落户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园。“张如果”所在的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是中国信息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全国20多个城市都有分支机构,首次在重庆区县布点就选择了万州。
“在万州打造辐射渝东北的直播电商产业、跨境电商、AI及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平台。”博拉渝东北数字产业基地负责人周波依称,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万州培养上千人的数字经济人才,带动不低于1000人就业,5年实现电商交易额20亿元,可推动大数据与产业全面深度融合,最终在万州形成一个数字产业的聚集,赋能万州乃至渝东北片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走进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园三楼,“八戒网”三个字格外醒目。猪八戒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将发挥自身线上线下海量数据、园区招商渠道及数字化平台运营经验等优势,搭建企业集聚平台协助招商,孵化、引进和培育一批专注于数字经济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全市“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中,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计划共同建设、共同引资建设的产业协作园区共有16个。其中“重庆江津·开州产业合作示范园”“璧山梁平产业合作示范园”等6个产业协作园区已正式挂牌运行。全市有13个主城协同区联合10个“两群”区县组建专班、税收分成、招商奖励、项目置换,开展联合引资、互荐引资,不断汇聚招商合力。
与此同时,19个主城协同区联合16个“两群”区县积极探索协同开发、联合运用等模式,通过联手策划文旅活动、推介特色产品、开发精品旅游线路等形式,合作开展旅游营销活动。
跨区域“联姻”促科技创新
8月6日,城口县高观镇复兴村,海拔1200多米的养蜂场,山花烂漫,蜂群起舞,村民郑勇正在割蜜。
“尽管雨水较多,但蜂蜜产量还是不错。”郑勇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今年他的蜂场可产蜜3万斤,带动100户蜂农产蜜2万斤。今年底,入股的2600余户村民有望得到共计50万元的分红。
“日子过得比蜜甜,还得感谢许教授。”郑勇口中的许教授叫许金山,来自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是派往城口的市级科技特派员。
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是中华蜜蜂之乡,境内已查明植物逾5000种,其中蜜粉源植物达228种。许金山到城口发现当地中蜂良种利用率低,扩繁能力弱,养殖技术落后,蜂蜜品质参差不齐。他便着手保护与改良城口中蜂品种,指导建起了年扩繁3000群种蜂的扩繁基地,正探索信息化高效养殖技术,推进智慧蜂场建设。
“像许教授这样推动科技协同深度联动的科技特派员还有很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对区县以农业科技、专技人才、推广应用等为重点,开展科研合作、加强人才交流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联合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跨区域‘联姻’,让更多科技成果在‘两群’区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支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
今年以来,全市有10个主城协同区与“两群”区县联合启动科研协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8个主城协同区选派36名科技特派员到结对区县挂职交流。
此外,全市结对区县重点开展了土地资源配置协作、融资扶持协作、市场对接协作、劳动力资源配置协作和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及探索推进建设用地指标平移、拓宽融资渠道、深化产销对接和资源流通等方面改革,改革协同持续向纵深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2个主城协同区为“两群”区县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6891个,开展就业培训52场次;7对结对区县开展产销对接,积极推进农特产品出村进城;4对结对区县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累计结算生态补偿金4336万元;3对结对区县开展土地资源配置协作,探索推进用地指标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