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红岩 家国大爱蓝蒂裕: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王朴:你要永远跟着学校走车耀先: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罗世文:心绪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
第008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下一版 
千秋红岩 家国大爱
蓝蒂裕: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王朴:你要永远跟着学校走
车耀先: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
罗世文:心绪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蒂裕: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本报记者 赵迎昭

  示儿

  你——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

  到荒沙中去。

  今夜,

  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

  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读信人蓝耕荒(蓝蒂裕之子):字字箴言,像76颗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我的心里。

  

  “《示儿》虽然只有短短76字,但字字箴言,像76颗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我的心里。”7月17日,红岩英烈蓝蒂裕之子蓝耕荒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动情地说。

  1949年10月28日,时年33岁的蓝蒂裕被杀害于大坪刑场。临刑前,他给只有5岁的儿子蓝耕荒写下遗诗《示儿》。72年来,蓝耕荒曾在公开场合无数次朗诵、在人生遇到困难时无数次默念这首感人肺腑的遗诗。对他而言,诗中语句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父亲是为了下一代奔波流离”

  “你还小,走不动,总要大人背着抱着,怎么行呢?”

  “我走得动,我不要你们背呀!”

  1948年11月17日,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的一条水沟旁,一对父子争执不休。儿子紧紧抱着父亲大腿,大声哭嚎着。父亲用力扳开儿子的手,疾步离开。

  这对父子就是蓝蒂裕和蓝耕荒。

  “这一幕已经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蓝耕荒介绍,1948年11月,下川东第一工委委员陈以文和几名党员被捕。情况紧急,组织上要求蓝蒂裕夫妇立即转移,而蓝蒂裕则坚决要求先去作应变部署后再走。

  当时只有4岁的蓝耕荒不会想到,这次诀别竟是永别。1948年12月10日,蓝蒂裕不幸被捕,先被关进梁山县县府大牢,后转至歌乐山下的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0月28日,蓝蒂裕被杀害于大坪刑场,时年33岁。

  临刑前,蓝蒂裕给蓝耕荒写下遗诗《示儿》,字字表现了革命者的豪情与无畏,句句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厚爱和嘱托。

  1960年,蓝耕荒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革命烈士诗抄》上,第一次看到了父亲写给他的遗诗,“那时我才明白,父亲是为了下一代奔波流离,他的所作所为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周总理勉励他继承父亲遗志

  1961年,蓝耕荒成为解放军某炮兵团有线通信班的一名战士。从参军的第一天起,他就牢记父亲的教导,在云贵川高原上摸爬滚打。

  有线通信班的战士非常辛苦,在困难面前,蓝耕荒没有放弃,凭着优秀表现成为全军技术标兵。在组织的培养下,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蓝耕荒还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鼓励。1964年,蓝耕荒排练了一个名叫《从荒沙中来的战士》的节目。“这个节目被选送参加昆明军区业余文艺会演,会演期间,适逢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出访非洲十一国,归来路过昆明,这个节目又被选中参加为迎接周总理、陈副总理举办的文艺晚会演出。”蓝耕荒回忆。

  演出前,周恩来、陈毅接见演员,和大家一一握手。蓝耕荒说,当周总理得知他是重庆渣滓洞殉难烈士的儿子时,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了,“他拉着我的手不放,单独和我谈话长达5分钟,还充满深情地勉励我继承父亲遗志,在部队好好干,做一个红色接班人。”

  当时,蓝耕荒激动得无法形容,回答道:“一定不辜负总理的期望!”

  “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数十年如一日,我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也不敢放松自己,我时时刻刻都很明白,放松自己就是辜负了父亲和无数革命烈士。”蓝耕荒说。

  永葆“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1982年,蓝耕荒转业到位于泸州的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负责学校园林绿化工作。他和同事们一道,用了3年时间,将校园变得花香四溢,备受好评。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出差从成都乘飞机返回泸州,从空中往下看,鳞次栉比的泸州市的大片房屋中,我们学院的大片绿地特别引人注目,这让我感到特别欣慰。”蓝耕荒说。

  “我和两个妹妹曾经讨论过,我们没有碰到父亲那个时代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我们怎样才能实现像父亲那样的人生价值?通过这些年来的实践,我深感坚定信仰、不忘初心、踏实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人,这也是一种伟大!”蓝耕荒介绍,他们家三兄妹与配偶6人均为共产党员,党龄都在45年以上,“在烈士精神鼓舞下,我们兢兢业业地为党和人民积极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力量。”

  蓝耕荒说,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变得欣欣向荣,处处生机盎然,我们还应永葆“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