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如何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庆日报专访了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副校长周学馨教授。 ——编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
重庆日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周学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发展理念上的深刻体现,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守的重要体现,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对唯物史观这一基本立场的再强调、真坚持、新诠释。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了唯物史观的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坚信人民群众对人类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进步进行了重要的实践探索。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目标要求。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世代中国人的美好期待和不懈追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
重庆日报: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周学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深刻体现,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保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为根本,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团结带领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找到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重庆日报:新征程上,我们应该怎样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周学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在要求。为民执政、有效执政和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首先,为民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其次,有效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必须更加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取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须更加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后,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更加民主的制度和方式领导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