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笔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您的网约车已抵达,请及时上车”“你的网络课程已经开始,请准时上线”……互联网时代,就业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就业形态,这一名词看似陌生,其实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企业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能规范的都要规范。政府负责兜底。规范新就业形态,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有2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蓬勃发展的同时,从业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比如,外卖平台以精密算法不断压缩外卖配送员的配送时长;网约车平台利用优势地位提高抽成比例;企业与从业者签订不平等、不规范的外包就业协议,等等。
显然,面对着拥有强大资本和法律团队的企业,单一从业者是弱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往往“势单力薄”。缺失了法规的约束、政府的监管,企业容易滑向一味追求市占率和利润的歧途,继而将罚单与警告置之脑后,从业者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探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无疑给新业态的从业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补齐短板,还需对症下药。此次会议,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作出了五个方面的部署,包括劳动关系、劳动报酬、职业伤害保障、职业技能培训等等。这些方面,正是媒体屡屡爆出问题的领域。比如,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的安全,可以通过“开展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来进一步确保;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可以通过“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来进一步落实;屡遭抨击的“算法问题”,可以通过“督促平台企业制定和完善订单分配、抽成比例等制度规则和算法”来进一步规避……把短板及时补齐,在变化中不断完善,让从业者放下后顾之忧,让新形态健康持续发展,方能实现双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就业形态打开了一扇很大的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门外的机会更多、保障更好,让老百姓就业增收的美好未来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