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 “上善”之地孕育“大德”之师
第025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大渡口 “上善”之地孕育“大德”之师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初心修师德 牢记使命强师能
大渡口 “上善”之地孕育“大德”之师

    “大渡幼教 千绘百读”阶段成果汇报

    大渡口区中小学思政课育人策略研讨会上,班主任工作坊成员朗诵原创诗歌《义渡之树》

    思政“活动式教学”课堂剪影

    大渡口区教师合唱团参加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荣获一等奖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召开,指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需要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方向,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师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的基础核心作用,“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等重要论述精神的提出,都是为教师队伍建设举旗定向的重要体现。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队伍,写好民族复兴的教育答卷?

  在有着“上善之地,大德之城”美誉的大渡口,以仁爱友善、诚信重义、大气开放为核心内涵的义渡精神正在为区域教育发展烙下深刻的文化注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上善大德”的城市精神凝聚起大渡口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呼唤着一代代义渡教育人的崛起,以昂扬之姿走好奋进之路,做好学生成长旅程中的“摆渡人”。

  教育,传承一座城的文脉,丈量一座城的高度。

  近年来,大渡口区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立足地方内涵,努力践行“多维一体,教育大渡”教育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办好“有品质、有内涵、有情怀”的大渡教育提供坚实的师资力量,坚持师德与师能齐抓共进,以铿锵有力的行动回应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待,真正实现了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奏响大渡口“上善大德”的育人篇章。

  师德为魂 守牢队伍素质第一标准

  一次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的奋力一跃,一次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的最后一推……刚刚过去的6月,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以生命为代价勇救落水儿童的英勇壮举,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名向险而行、不惧牺牲的人民教师的名字。

  长江之畔,王红旭老师用生命托起人间大爱,展现了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崇高师魂,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当天在事发现场,还有一位同样来自育才小学的教师张亚,也用行动诠释着师者大爱的力量。在目睹事发的第一时间,虽不习水性,张亚老师依然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加入这场争分夺秒的战斗,与众人搭起营救的“人墙”,最终成功救助落水孩童脱离险境。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王红旭和张亚老师的故事,正是高尚师德品质的彰显,是“舍己为人”大爱精神的体现,他们真正以英勇壮举生动诠释了“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

  在大渡口,这样的老师是楷模,是典型,但却并非个例。还有很多默默耕耘在岗位上的人民教师,他们或许平凡,但却始终秉持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春蚕吐丝竭心力,蜡炬成灰发光热,以个人的微光照亮着大渡口教育璀璨的星空……他们,正是大渡口“勇于担当、勤于专研、乐于奉献、敢于争先”的教师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全国模范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徐开伶,从教32年,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作为老师,她总是勇挑重任,曾成功转化逃学生,谆谆教诲打架大王,牵手父母眼中的顽劣孩子;作为前辈,即便工作再繁重,她也主动请缨上示范课、研究课,指导青年教师磨课、赛课,培养了一批教学有风格、有个性的“教坛新星”……

  三尺讲台铸师魂,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代代义渡教育人,躬耕不缀,润物无声,用数载芳华谱写着渡人渡己的教育人生。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大渡口教育用行动践行着,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广受社会尊重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根本性的民生工程。

  为了筑牢师德师魂,把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区教委牢牢把好人才关,全面提高教师为党育人的意识,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各个环节,真正把育人职责落到实处,形成协同教育、全员思政的良好氛围。

  “未来,我区在已建设了2个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基础上,还将建设2-3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大渡口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师能为本 激活人才发展内生动力

  在大渡口,杨天才老师上的物理课,颇受学生欢迎。不同于传统的枯燥说教,他的教学风格“趣实活新”,善用幽默的语言,接地气的授课形式,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春风化雨,桃李满园。任教23年来,凭借专业的教学水平,他所指导的学生中有近30人,分别被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录取。他本人也相继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好人”等荣誉。

  “作为一名教师,眼中不能仅顾着教学成绩,还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认真扎实搞科研,做一个勤于笔耕的学者型教师。”杨天才认为。

  为此,他走上了潜心科研的探索之路。在经历过无数次挫折和打击后,他的百余篇论文终于成功刊登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科研成果相继获得全国竞赛一、二等奖,并指导学生参加科创竞赛活动,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区大奖。

  每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所在环境的影响。身处大渡口这片教育沃土,一大批优秀教师从中收获成长的阳光雨露,逐步走上专业进阶之路,迎来自身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莫能芳曾先后荣获重庆市级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全国语文“四项全能”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从教多年,她长期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动人的赞歌。

  作为教育教学的“领头雁”,莫能芳做好榜样,当好“向导”,将教育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广阔的天空。2017年以来,她同时兼任市、区两级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肩负起培训教师的重任。她多次赴市内外举办报告讲座,并开通工作室公众号,积极为广大家长、师生分享班主任工作经验,传播育人理念。

  在大渡口,这样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比比皆是。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也有前途无量的后起之秀,他们以脚踏实地的作为,业精技强的风范,树起义渡教育人的品质标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合格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基础。近年来,大渡口区教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通过建立分层、分类、分科全员培训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深入推进“三名”培养工程,全面激活教育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

  声音>>>

  大渡口区确立了“多维一体·教育大渡”的区域教育发展理念,以此引领全区各类教育协同、科学发展,凝聚区域教育观念共识,增强区域教育升级换档的核心竞争力,彰显文化导向和特色兴教的区域教育特色。

  未来,全区将继续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建成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精湛、终身发展能力强劲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师德与师能同步提升为重点,以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为办有品质、有内涵、有情怀的大渡口教育提供高水平师资支撑。

  ——大渡口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区教委主任 伍平伟

  数说>>>

  “十三五”时期,新招聘教师645人。

  教师交流轮岗基本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每学年交流轮岗人数超过10%。

  “十三五”时期,落实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210余项,培训干部教师16660余人次,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实现零突破。

  现有特级教师11人、市中小学学科名师8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及提名人选3人、市级骨干教师181人、区级骨干教师47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4人,评选“三名”人才26人。

  五年来,在教学优质课竞赛、教学技能比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各类论文评比等获得市级以上荣誉近千人次。

  谭茭 刘洋 图片由大渡口区教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