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湖公益基金会适老化改造项目让老年人老有所依 |
 |
龙湖展翅飞翔班的孩子们合影 |
 |
龙湖公益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
 |
龙湖公益形成滴水效应让残疾人站稳脚跟 |
企业不仅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龙湖集团始终把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长期在扶贫、助学、助残和环保等领域开展公益活动,累计捐赠近10亿元。
2020年,龙湖集团正式注册成立龙湖公益基金会,以“让许多人生有一瞬间点亮一下、让许多空间有一瞬间美好一点”为使命,围绕生命周期,聚焦儿童医疗、素养教育、职业教育、适老化改造等方向开展公益项目。
关注“一老一小” 启动适老化改造 开办龙湖展翅飞翔班
今年4月15日,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适老化改造工作正式启动,本次适老化改造工作是龙湖公益基金会通过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沙坪坝区民政局、沙坪坝区残联联系石井坡街道,投入100万元,为中心湾社区100户残疾人和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改造需要多少钱?”在街道和龙湖的工作人员每次上门检查完线路和管道时,家住石井坡中心湾70号、今年79岁高龄的陈素珍老人总会这么问。改造房屋,她其实早有想法,但改造需要花费,经济不富裕的陈婆婆将这一愿望按捺下来。
当龙湖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她,这是龙湖公益基金会开展的公益活动,所有改造免费时,陈婆婆高兴得合不扰嘴,直说:“感谢政府,感谢爱心企业对我们老年人的关心!”
让老人老有所依,增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此次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初衷。作为龙湖公益基金会万年青计划的首个落地项目,改造工作瞄准老旧小区老人家里的电线、马桶、浴室扶手、感应地灯等点滴细节,最终让陪伴老人一生的所居之地,变成温暖港湾。
将公益理念融入企业文化,让志愿服务走近基层和民众,使企业文化在公益活动中得到升华,既是社会公益事业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的最佳路径。
为达成这一愿望,从今年1月开始,龙湖集团员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志愿参与到此项公益事业中来,逐一入户、测量、了解群众需求,根据这100户困难老人家庭情况、身体状况、自身需求以及拟申请改造住宅的实际等因素,按照“一户一策”进行测量和设计。
龙湖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11日,重庆市在国内率先出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流程管理办法,龙湖公益基金会针对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既让老年人群居者“优其屋”,也是企业公益思路与政府民生工程同弦共振,彰显是一家责任企业的使命和担当。
龙湖的关爱不仅针对“老”,“小”也被龙湖放在心上。
今年5月,为助力职业教育发展,龙湖公益基金会捐赠700余万元,与巴南区职教中心、重庆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重庆艺术学校4所职校合作,成立“龙湖展翅飞翔班”。
此次设立的“龙湖展翅飞翔班”,每班将面向贫困地区招收50人到100人不等。由龙湖公益基金会提供贫困学生在校期间的资助,同时,龙湖公益基金会还设立了成长基金,由学生提交经费使用申请,可用于学习、参观、演出等方面;多名学生可以合并成长经费,共同开展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
受益对象中也包括职校老师,龙湖公益基金会将通过教师培训及激励、职校间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职校教师工作热情及职业素养。
据统计,4所学校的“龙湖展翅飞翔班”资助范围,将覆盖近400名贫困学生和职校教师。
其实,这次设立“龙湖展翅飞翔班”并非首次。早在2019年,龙湖与重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在重庆医药卫生学校设立“展翅飞翔班”,首届招收31名家庭贫困的残疾学生或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入学仅一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和老师的的关心、照顾下,“展翅飞翔班”学生逐渐找回自信、找到兴趣和目标。
“展翅飞翔班”里的学生周德志,从一个抑郁自闭的青年,成长为热爱演讲,热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的优秀青年,在国内和市里获得多个奖项。今年5月4日,他还登上了《人民日报》,成为全国100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和100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之一。
下一步,龙湖公益基金会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打通帮扶链条,为帮扶的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提供中职就读机会,同时整合供方资源,为职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渠道。
“我们期望通过奖助学金、心理健康及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培训及激励、学生成长基金、实习及就业支持等措施,帮助这些贫困职校生树立未来发展目标、重拾自信、健康成长,并掌握一技之长,阻断贫困代际相传。”龙湖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业扶贫 龙湖公益形成滴水效应让残疾人站稳脚跟
在涪陵区,龙湖与重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的“龙湖年货・温暖万家——雨露助残”项目已展现溢出效应。该项目于7年前启动,重点支持11位农村贫困残疾人种植养殖创业扶持,他们脱贫增收后,又建立起11个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辐射带动了周边38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增收。
今年51岁的杨安蓉是这11位残疾创业者之一。2014年,雨露助残项目启动后,杨安蓉和家乡人成为最大受益者。项目撬动了区政府配套资金50万元,杨安蓉得到了20万元,区残联还配套了10万元,修通了家乡几辈人渴望的公路。
公路通了,村里的谷子、土豆、水果、油醪糟等土特产在家门口就被商贩收走了。
困难时刻受到帮扶,也在杨安蓉内心埋下“将爱心传承下去”的想法。多年来,杨安蓉一直在帮助残疾学生和残疾人的子女,希望他们通过知识文化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她每年资助5人,到现在共资助了50位残疾孩子读书。受到帮助的孩子都亲切地叫她杨妈妈,孩子们也表示,一定要把这份爱传承下去。
和杨安蓉一样,彭从刚也是一位残疾人。但他并未向命运低头,靠发展种植养殖和开办农家乐,成为村上第一位残疾人企业家。现在他拥有4000余平方米的养殖场、300多亩苗圃基地。
“龙湖这个项目,从根本上帮助残疾人持续增收致富。”彭从刚介绍说,从2014年龙湖集团启动“雨露助残”项目以来,通过他送出了120头种猪给残疾人,种母猪所生的猪崽可由他回收,每户人均增收上万元。
据悉,自2011年以来,龙湖先后捐赠资金4280万元,用于重庆涪陵、巫溪等地区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增收和残疾人高科技领域就业创业等项目,帮助3769户残疾人增加收入共6000多万元,受益人群超万人。
未来,龙湖公益基金会将聚焦完善“授人予渔”的帮扶链条,实现帮扶对象持续、稳定的“自我造血”。
设立基金会 为更多公益“枝叶”供给养料
龙湖成立伊始,便以“善”为源,积跬步而行,20余年,公益之心似一把不熄的火炬,为所经行处带去温暖与光。龙湖的公益行动也不断深化,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已经累计投入近10亿元人民币。
随着当前社会需求的转变,企业在谋求长远发展的进程中,不仅应当持续增强商业领域的硬实力,更需要思考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软实力”方面成为业界标杆。
为向更多需求的角落探寻,为更多公益“枝叶”供给养料,2020年,由龙湖集团发起、经深圳市民政局批准的龙湖公益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并将每年11月20日定为“龙湖公益日”。
据了解,龙湖公益基金会的助力方向为:助学兴教、关爱儿童、助老扶贫、绿色环保、文化传承、抗疫救灾。龙湖公益基金会将以“善待你一生”为出发点,围绕全生命周期,寻找、聚焦人生轨迹中不同年龄段最需要被关注的需求、最需要被激发的特质,让更多的人一生受益、一生被善待、一生被改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龙湖集团将在新时代走更远的路,担更大的责。
张婷婷 图片由重庆龙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