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抒爱国情”告白祖国活动 |
 |
以百年梦想奏时代强音!朝阳学子的红色青春为党而歌 |
朝阳中学建校近60年,外界关注更多的是学校“自强、厚德、合作、创新”的朝阳精神,是学校特色化育人结出的累累硕果,是学校持续攀升的优异的办学质量。少有人探究的是,是什么在支撑这所学校交出如此惊艳的教育答卷?
良好声誉的背后,离不开“根”与“魂”的深耕。
深入探究后不难发现,党建引领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基石。近年来,朝阳中学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实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全面开花,形成“思想育人”“制度律人”“榜样带人”“课程树人”“合力助人”五位一体的“党建+”朝阳党建品牌,源源不断地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贡献坚实力量,谱写出党建工作和教育发展同频共振新篇章。
思想育人 构筑精神堡垒
不管何时走进朝阳中学,这里总是充满着生机、彰显着活力,更涌动着催人奋进的力量。
了解“四有”书记谷文昌事迹,观看《我和我的家乡》,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近期,朝阳中学利用官方微信平台开设了“红心向党·奋斗强国”栏目,通过讲述一个初心故事,重温一部爱国电影,分享一首革命歌曲等,引导师生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在朝阳中学,学校始终坚持将强化理论武装作为教师的终身必修课,让教师真正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适应教育新发展。
如何才能构筑起坚实牢固的思想堡垒?朝阳中学党员带头学、教师深入学、学生生动学,让理论真正入脑入心。
学校党委班子全体成员率先垂范,制定党建工作日历,严格规范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党员讲坛等活动,充分利用“微支部”、QQ群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习效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也,治天下之大事也。学校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通过“朝阳大讲堂”“读书沙龙”等活动创新德育形式,以高质量的思政课程、思政课堂、高素质的全员思政队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理念先行,行动为基。如今,朝阳中学通过不断将思想教育引向深入,在全校上下凝聚起主动学习的共识,达到净化思想、锤炼党性的育人效果。
制度律人 夯实组织基础
一个组织,一座堡垒。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需要,更是实现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重要途径。
一直以来,朝阳中学都坚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党务、行政、纪检、群团、德育、后勤、安全等多方面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健全“两大责任”体系,盘活党员队伍建设、织密学校管理网络,为建设民主、先进、高效的党组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学校深入落实落细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使管党治党意识更加自觉。注重责任体系建设,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提高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校级领导干部制度等,保证党组织的民主性、纯洁性。
在盘活“能力素质”上下功夫、狠抓“队伍建设”上谋提升,学校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员民主评议、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等,盘活队伍发展,促进党建与教育同频共振。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通过完善行政听课、绩效考核、校园安防等制度,细化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工作制度,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管理网络,促进组织内各项工作的运行更加顺畅有序。
固本强基,久久为功。正是在合理制度的规范制约下,朝阳中学的党建工作才能打稳基础,呈现出组织有活力、党员有动力的良好局面。
榜样带人 提振队伍精神
全心向党、眼里有光、身为先锋、乘风破浪,这是对朝阳中学党员教师最精准的诠释。
疫情无情,师爱不停,当了十几年老师,熊芳老师对每堂课的极致追求从来不改,她把网课搬到了教室,面对空无一人的台下,生动投入的讲解仿佛讲台下坐满了学生一样。
关爱学生,润物无声,在教育路上,田晓华关心、关爱所任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主动找他们谈心,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实现最大进步。
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张娟老师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使命,始终以灵活多变的课堂吸引学生,以钻研求索的精神深耕教育科研,多次承担校级、区级研究课,获得重庆市英语优质课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近年来,朝阳中学秉承“朝阳树人,树人朝阳”理念,在打造党员人才队伍的过程中,以典型示范、集群共进为路径,完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组建“党员名师工作室”,通过党员名师的传帮带,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促进人才的双向发展;同时,打造特色“党员讲坛”,让党员名师以讲微党课的形式,分享先进经验做法,影响激励更多党员专业成长。校党委以亮身份、亮承诺的“双亮”活动为抓手,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评选活动,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影响效应;通过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形式,开展“喜迎十九大,我们向国旗敬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抒爱国情’告白祖国”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党员带动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集群共进促发展。
优秀党员立标杆,党员群体作表率,教师队伍齐发展。目前,学校全国模范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3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学科名师4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优秀班主任3人、重庆市骨干教师24人、区级骨干教师30人、重庆市学科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近40人。他们正凝心聚力、践行使命,谱写着朝阳教育人的奋进之篇。
课程树人 “三色”课程激活生命力
作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国家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朝阳中学早在多年前就注重内涵发展,以育人为本,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优化整合、巧借外力,构建起多样化、高品质的选修课程体系,来支撑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朝阳学子。
近年来,朝阳中学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涵盖底色课程、本色课程、亮色课程的学以成人“三色”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建设学科中心和美育中心,助力学生成长。
学科中心大有乾坤,通过建设重庆市生物课程创新基地、英语课程创新基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创新基地、开设物理实验研究基地等,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美育中心里组建啦啦操、网球、排球等体训队,开设蜡染、川剧等学生精品社团,同时以阳光体育节、汉字书写大赛、彩绘远足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将美育融合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成长养料,学校以学生需求为起点,成立以蜡染为代表的10余个社团,让学生在琅传媒社、艺术社、C咖社团、木马版画社等社团中,自觉地参与、体验和感悟,绘出“大美教育”的新时代画卷。
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阳中学以“三色”课程为载体,以两大中心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路径,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建立了生物、英语、信息技术3个市级学科创新基地,开设30余门朝阳校本课程,其中12门获评市区级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教学教研工作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合力助人 整合资源共创朝阳品牌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力量,而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这是朝阳人的共识。近年来,学校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充分整合各界资源,形成合作共享、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让名校品牌影响力辐射得更宽更广。
朝阳中学积极推进家校共育,定期组织家长开展交流活动,开设“种子家长成长课程”、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家长进学校参与管理、进课堂听课,并征求他们对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商培育学生成长之策。
一所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它扎根于区域教育的发展,它的力量又是无限的。
从2014年8月牵头北碚区5所学校组建朝阳中学优质教育集团起,朝阳中学就充分发挥优质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成立22个党员名师工作室,构建“师资培训一体化、质量检测一体化、校本研修一体化、课程研发一体化”格局,推动“优质新学校”发展。此外,学校对贵州道真县玉溪中学、重庆巫山秀峰中学、大庙中学、骡坪初级中学等10余所学校进行辐射指导。
立足服务,开放办学,朝阳中学在蓬勃发展中迈出矫健的步伐。
朝阳中学积极与西南大学、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绵阳南山实验学校等社会力量在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双向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新加坡锦林中学结成友好学校,与法国、比利时、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学校之间进行密切的学术交流,每年接待各国各地来访人员数百人。
通过“党建+”朝阳教育品牌的建设,朝阳教师队伍有了更强的凝聚力和创新力,朝阳学子实现了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朝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态势显著,获得家长及社会高度赞誉,成为未来驱动区域内各校内涵发展的新引擎。
周珣 王雪莱 胡忠英 图片由朝阳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