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在“童心向党”六一成长丰收节中向党致敬 |
 |
学生演绎《我心中的河》舞蹈 |
加强党的建设,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促进教育品质提升的坚强后盾。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渝中区委教育工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强”引领“教育强”的理念,积极探索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以“党建联盟、红色基因、项目管理、实事惠民”为主要抓手,营造了“四手联弹”形式,构建了“党建+”工作体系,打造出具有渝中教育特色的党建品牌,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执行力、渗透力和辐射力,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建联盟“手牵手” 共绘教育发展“同心圆”
如何促进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相融相生?
成立“党建+教育集团”联盟,让党建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红色引擎”,是渝中区教育系统经过思考、实践,走出的一条有效路径。
大坪小学教育集团党建联盟就是渝中区教育系统组建13个中小学(幼儿园)“党建+教育集团”联盟中的一个代表。
本学期,大坪小学教育集团党建联盟扎实开展“四个一”活动,实施党小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团队建设,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共同策划联盟活动,共同培育有影响力的教育集团党建品牌。
在渝中区教育系统,还有不少教育集团党建联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渝中区区级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党建联盟落实完善“一室四中心”工作职能,确立“党建+集团”工作思路,对推进集团实践成果展示,建设集团资源共享平台等工作持续推进。
人和街小学教育集团党建联盟把牢党建领航仪,按照文化引领、名师辐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策略,实现集团整体的可持续、高品质发展。
……
“打造教育集团党建联盟是助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互促共进,切实做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集团整体优质化发展,助推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渝中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肖方明说。
据了解,渝中区教育系统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在“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党员群众”的引导下,建立了“党建+教育集团”联盟,形成以党建为纽带,以集团龙头校为轴心,构建起“党建联建、共建共享、基层共治、抱团发展”的工作机制,有效加强各教育集团党组织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协作,提升了各教育集团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为进一步强化各教育集团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渝中区各教育集团党建联盟以“共建共赢”为原则,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以“凝聚各方智慧、增强发展共识”为愿景,形成“组织共建、思想共抓、发展共商”的工作格局,并以定期开展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共读一本理论书籍、聚焦一个热点问题、实地走访一所校园,共筑“红色朋友圈”。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各教育集团党建联盟以组织制定年度计划,做好联络沟通、信息推送等管理工作,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为党建联盟内各项教育教学和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红色基因永相传 为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4月26日,由533名学生组成的人民小学教育集团红领巾宣讲团正式出征,他们走进社区和单位,用童声讲述革命战争年代故事、新中国奋斗故事、英雄楷模故事。
除了开展好红领巾宣讲活动,人民小学教育集团通过文化文艺、论坛讲座、精品课程、校园活动、宣传展示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这是渝中区教育系统搭平台、用资源、造氛围,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生动展现。
近年来,渝中区教育系统深刻把握红色基因的内涵,依托红色载体、红色活动、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等,汇聚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培养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加强红色文化的整合运用,是渝中区教育系统厚植红色基因,让其入脑入心的亮点工作。渝中区教育系统深入挖掘“红色三岩”的丰富资源,用好本土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组织青少年儿童亲密接触、实地体验、参观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感悟和传承红岩精神。
多形式、多方位引导青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弘扬红色精神,在渝中各校已是常态。
重庆二十九中学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主题活动,以校园红色故事会、红岩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展演等活动,滋养学生心灵;巴蜀小学校协办的“巴教村教育文化街区”,将巴蜀小学、大溪沟街道等元素链接,组建起了集文旅、民生、教育为一体的“资源共同体”;中华路小学在“脉动母城记忆,寻根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中,通过走进渝中革命人文地点,拍摄视频为母城发声,讲述其中红色故事;重庆复旦中学深化“小萝卜头进校园”系列活动,以红色景点研学、红色故事巡讲、红色成果展示,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既要善于挖掘资源,又要创新方式方法。
渝中区教育系统以音乐、音效、影视、表演、朗诵等不同形式,加强红色载体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开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网站、网页、宣传栏,以“线上+线下”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更多的青少年既成为红色故事的聆听者,又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
“渝中区教育系统还将着力推动‘红色基因’宣传阵地、活动阵地、资源阵地的全方位覆盖,帮助青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推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代代传承。”肖方明表示。
实施项目化管理 按下基层党建发展“加速键”
枇杷山小学打造“学习、担当、专业、牵手、健康”五大名片,实现夯实根基、外塑形象、苦练内功、携手成长和持续发展;渝中职教中心开展“学习、服务、创新”三型党组织建设,建立“海潮党建资源库”,初步建立“红动海潮”党建品牌;重庆四十二中通过个人思想素养、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管理能力5个方面培训,提高学校后备人才的综合水平……
翻开渝中区教育系统党建项目的记录册,可以清晰地看到基层学校党建品牌创建结出硕果:20个学校的优秀党建项目,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项目成果,构成了“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靓丽风景,总结出了各具亮点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事实上,渝中区教育系统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学校的党建项目,聚焦各校党建项目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顶层设计、机制保障、方法创新、评价考核、跟踪督导等方面入手,探索实施党建工作的项目化管理,引导校园党建工作朝着“项目化推进、精细化管理、百分制考核”踏实迈进,破解学校党建质量不高、党建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等问题。
如何确保党建项目落实到位?渝中区教育系统制定了《区教育系统党建项目实施办法》,设计10类覆盖面广、有针对性的项目推荐,并建立监督台账,促进校园党建项目稳步有序地实施。
优化项目化机制,也是渝中区教育系统精细化管理党建项目的核心。加强对“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党建特色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引导学校从自身办学特色和传统优势出发进行构建;以“工委牵头、自主申报、中期推进、评审验收”四步走,推行“1+3”工作法,即“一个党建项目,明确一位责任领导、建立一套管理台账、指定一名专人负责”,进行目标管理、责任推进、过程督导……多项举措有效促进了各校党建项目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此外,渝中区教育系统还将各校的党建项目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优化评价体系,启用百分制考核办法,排出名次、分出优劣,并综合运用经济杠杆、组织手段等兑现奖惩。
耕耘守好“责任田” 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遵循“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原则,渝中区教育系统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贯穿到党建工作全过程,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努力耕耘为民服务的“责任田”。
近段时间,渝中区教育系统列出“实事清单”,并将其中的提高学前教育普惠率、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行动、学生视力保护工程、优化校点布局及学校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中小学生“青春护航”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等实事逐步实施落地。
不仅如此,渝中区教育系统还将目光集中到“师生负担”“教育评价改革”“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等方面,用心用情用智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对于教师减负,渝中区教育系统将“坚决抵制各类‘进校园’”和“坚决简化各种培训、检查、评比、评估活动”两个问题作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整治重点,严格审批备案管理,精心安排教研培训活动。
对于学生减负,渝中区教育系统在课程计划、上放学时间、学生作业量、考试次数、教辅材料使用等方面“做减法”,通过大力实施文化立校战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打造“卓越课堂”等写出“提质”篇章。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渝中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健全工作推进、联合查处、校外培训督导三个机制,以建立督查治理专家资源库,出台行业自我管理规范,家校共振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三项举措,以及突出执法规范有力、惩戒严格有力、复查长效有力,减轻未成年人学业负担。
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渝中区教育系统出台《基于标准的学校评价研究与实践》等文件,以评价机制改革、评价体系改革、评价主体改革等,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何霜 张骞月 图片由渝中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