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川河盖云遮雾绕 |
 |
重庆夏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一角 |
 |
边城风光 摄/唐磊 |
 |
电商订单农业“中心户”的农产品(隘口镇供图) |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近年来,作为渝东南桥头堡的秀山,把握发展大势、发挥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改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组数据足以佐证。2020年,秀山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占全市比重由2016年的0.9%提高到1.2%,经济总量居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第一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万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秀山正以建设武陵山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物资集散地为依托,打造实力、品质、生态、开放、幸福的“双50”现代化中等城市,书写好“边城”新的高质量发展篇章。
产业发展增量提质
“以创新为引领、市场为主导,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基本建成契合城市定位、突出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秀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遵循这一发展思路,短短几年,秀山先后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市级中医药和休闲食品产业等,将多块“金字招牌”收入囊中。
绿色工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工业园区面积达4.1平方公里,入园企业增至103家,逐步构建现代中医药、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绿色加工制造业集群。引进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医药产业中下游企业等上市企业,实现农产品变商品、中药材变药品。奇分享食品、迈思科电子等企业达产增效,电解锰、工业硅等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基本形成以现代中医药和食品加工为主导,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为辅的工业发展格局。
商贸物流突飞猛进。物流园区公铁联运能力大幅提升,入驻经营商户3300家,货物到发量年均增长22.6%,向千亿级商贸物流新城迈进。园区十大专业市场营业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年均市场交易额达160亿元以上,成为武陵山区首个百亿级批发市场集群,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依托物流园区,以花灯广场商圈、城东商圈、高铁商圈为核心,加快形成“一园三圈多点”商贸格局,健全以电子商务为核心覆盖周边地区的商贸流通体系,建成武陵山区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围绕“互联网+旅游”,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成功创建西街、凤凰山2个国家4A级景区和洪安边城、大溪酉水2个国家3A级景区;先后荣获“2019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景观”等国家级、市级旅游品牌20余个;梅江镇民族村等9个村居被评为国家级特色村寨……秀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启了旅游业发展新征程。
效益农业持续调整。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坚持保供促产,粮油种植稳定在100万亩,建成中药材、茶叶、油茶、水果等产业基地95万亩,山银花基地规模全国第二,茶叶、油茶基地规模全市第一。德康农牧、唐人神等国家农业龙头企业相继落地,畜禽业向全产业链发展。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12个、“三品一标”85个,总量翻了一番。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近年来,秀山立足武陵山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物资集散地优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改革加速释放红利,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清理发布行政权力清单10大类5238项。完成政务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缩率、全程网办率分别达到80.7%、77.0%,单个事项平均跑动次数降至0.23次,企业开办时间缩短3/4,项目审批时间提速1/3。
开放迈向更高水平。签约落地优质项目110个,完成投资101亿元。中国农行、山东德州、商务扶贫集团、合川落实帮扶资金3.0亿元,武陵山商品交易博览会、文化旅游节迎来八方客商。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开放支撑功能日益显现,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秀山还建成了渝东南首个保税仓库,黔江海关办事处入驻,外贸自营出口企业达62家。开通17条武陵物流专线,快递分拨中心整合周边区县快递到发业务,单票全程时效西部地区第一。“村头”电商平台扩展到27个省市306个区县,武陵山商品交易博览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群众生活品质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为百姓谋福祉,是秀山党员干部始终不渝的追求。“十四五”时期,秀山将开启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215支驻村队伍、6581名帮扶干部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每一处贫瘠,8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6841户70658人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新增享受住房保障1.1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100余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8亿元,扶持创业就业1.8万人,稳定就业2.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发放养老保险50.2亿元,建成养老福利机构19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
社会事业更加优质。凤起中学和凤翔小学天桥、学林校区相继投用,新(改、扩)建校舍33.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5万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5%、普惠率达85%。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90%以上。中医医院完成搬迁,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疾控中心完成扩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均达100%。医共体建设覆盖所有基层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13.6万人,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成投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完善两级行政权力清单10大类4798项,法律顾问全覆盖,出庭应诉率、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率均达100%。“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3287件法律援助案件为群众挽回损失5196万元。完成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全面推进。
链接>>>
“十四五”靶向攻坚
全力当好渝东南“桥头堡”
全面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打造实力桥头堡。全力打造现代中医药、食品加工、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配件“五大百亿级特色工业集群”,积极培育生物制药、智能家居、绿色建材、装配建筑、特色轻工等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建成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设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打造宜居桥头堡。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渝湘高铁、渝铜城际铁路和秀印、秀来、秀沿、南环高速,加快构建“十字型”高速铁路网和“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建成“两环五射多联线”骨干路网,构建区域联动、产城融合、智慧绿色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桥头堡。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强化大气、水、土壤、噪音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打造开放桥头堡。深化与毗邻地区合作,努力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建设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渝湘黔边城协同发展合作区。加快布局跨境电商、服务贸易、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培育壮大外向型产业,建设武陵山(重庆)综合保税区。
全面繁荣社会各项事业,打造幸福桥头堡。构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实力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教育体系,建设武陵山区教育强县。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建设武陵山区医疗卫生强县。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赵童 刘玉珮 肖娅 图片除署名外由秀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