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 “党建引领+” 儒雅素风存
第076版:特C36 百年辉煌 重庆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璧山 “党建引领+” 儒雅素风存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璧山 “党建引领+” 儒雅素风存

    璧山区东岳体育公园,市民亲近自然 苏思 摄/视觉重庆

    《民法典》知识普及专项行动

    居民自治让璧兰河1号小区逐步变得和谐、有序、整洁、规范 摄/曾清龙

  千百年来,璧山人以一方大美山水,滋养孕育了代代如玉之子。

  据史书记载,仅明清时期璧山位居翰林者多达6人,而重庆历史上的两位状元——冯时行、蒲国宝均为璧山人。历代才子大儒,如琢玉巧匠,以其毕生的才华与抱负,将璧山这方璞玉,雕琢成了真正的美玉。

  走进新时代,“儒雅璧山”则成为璧山基层治理锁定的目标。近两年来,璧山在创新基层治理中,通过“党建引领+”,正在一步一步地勾勒出一个新时代的“儒雅璧山”。

  建好“战斗堡垒” 打造“儒雅小区”

  在璧山区的市民居住小区里,已覆盖了党的基层组织。据区委组织部介绍,目前,全区已建起了242个小区党支部,党支部设立了近千个党小组,党小组又在小区党员和普通业主中发展近千名楼栋长、3000余名楼层长。

  这种在小区中的“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出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璧山因此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儒雅小区”。

  璧山区璧泉街道宏康浩宇小区曾是一个“问题小区”。2019年9月,老业主苏道明因环境不好,搬离了这里。没想到仅一年多时间,小区环境彻底改观,苏道明又搬了回来。

  2019年1月,璧山区委针对小区治理中的问题,先在7个矛盾最为突出的城市居民小区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试点成功后,于2020年全面推开。区里出台了《城市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暂行办法》,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党小组建在楼栋里,构建起城市基层“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架构,让党的组织阵地延伸到小区。

  如今,居民楼栋里的党支部,已建起242个,已有近万名党员到这些小区党支部报到。

  人和家园小区隶属于璧泉街道南关社区,是个典型的“熟人社区”。早年没有物业公司时,几名业主自发组建了业委会。在熟人熟面的环境中,小区事务商量着办,倒也相安无事。后来,随着部分业主卖房迁出、社会人员买房迁入,“熟人社会”成了“半熟人社会”,乱停车、乱扔垃圾等小区通病随之显现,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日渐突出。

  2019年1月,人和家园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引导业主按法律程序重新组建业委会监督物业服务,同时常态化开展各种群众性活动,业主开始热心小区事务,小区秩序恢复正常。

  “党建引领+”在小区治理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党员,在小区治理中,发挥出了先锋模范作用。

  璧泉街道华龙社区的湖上瑞湖名苑小区,有居民620户,其中有党员40名。2019年8月,小区成立党支部,并按楼栋设立4个党小组长。

  在小区党支部引领下,小区业主委员会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实现实体化运行,并采取自主管理的方式主导小区物业服务。15名党员带头组建了小区志愿者服务团队,并引导业主积极参与小区的日常治理。

  小区自治后,引进了幼儿园、便民超市、快递收发点等配套设施,服务业主。同时,通过改造出租底楼架空层、出租公共用房和收取公区停车位费用,增加了小区公共收益20万元,用于改善小区基础设施、绿化美化小区环境等。

  “党建引领+”使党组织、党员成为缓解小区矛盾、维护基层稳定的决定性力量。

  党员冉小波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他所在的秋实学府小区,以前因为矛盾较多,业主对小区事务很不热心。小区党支部成立后,他和党员们亮明身份,并带头做事。看到党员带了头,业主们也就慢慢转变了态度。小区党组织的主导力量和小区党员的“主心骨”作用,使矛盾坚冰逐渐融化。

  提炼了“康雅”核心文化主题、创设了“宏康八大景”,在步道两旁安装家教漫画展板……曾矛盾纠纷多、环境脏乱差的宏康浩宇小区,现被称为璧山区“最有文艺范的小区”。

  这核心文化主题“八大景”和景点名字,都是小区业主提炼并投票决定的,系列漫画也是业主们自己创作的。

  璧城街道瀚恩阳光小区业主邱光泽曾是璧山区的“信访大户”。2019年5月,瀚恩阳光小区党支部成立后,书记陈治明拜访了邱光泽,邀请她一起参与小区事务,但邱光泽不置可否。陈治明并未气馁,她带着回小区报到的80多名党员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督促物管公司提高服务质量,清运楼道垃圾,清理僵尸车等,小区环境一天一天有了变化。

  邱光泽暗中观察了3个月后,决定不再上访。她凭借在业主中的威望,协助党支部调解纠纷、处理矛盾,推动小区逐渐从乱到治。

  化解问题矛盾 共享“儒雅社会”

  儒雅的社会,是“儒雅璧山”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中,璧山坚持以党建引领,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理出一个“儒雅社会”来。

  送法到乡村社区,提升老百姓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璧山“党建引领+”治理“儒雅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前不久,璧山区大兴镇朝园村的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找到镇司法所,要求司法部门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为他们讨回被拖欠的工资。

  原来,村里有34位老人被村里一位流转土地种草皮的老板共拖欠了12万多元的工资。之前,老人们都不知道咋办。后来在司法干部送法下乡中,知道了可以运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这一法规来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镇司法所在接到老人们的要求后,把这位老板找来,要求他依法支付拖欠老人们的工资。在法规面前,这位老板想法筹齐资金,把拖欠的工资付给了老人们。

  “司法干部给我们送法,是为我们办了一件极大的实事。”拿到被拖欠工资的曹大娘说,“看来,我们农民也需要学习法律法规,才能依法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老百姓送法,是璧山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为民办的一件实事。区里组织了全区的司法干部,深入到村和社区,为群众送法,化解群众之间,老百姓与基层政府之间积存下来的矛盾。

  在为群众送法,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中,最大的效果不仅在化解了一大批积存多年的社会矛盾,还在于让老百姓在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后,能够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了依法讲理的意识。

  大兴镇长隆村有30多户村民,因修建茅莱山隧道工程,使其原来山上一处供饮用水的山泉断流。政府为解决这几十户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将自来水管安装到村民家中,但村民却提出了用水免费的不当要求。政府没有满足这不当要求后,村民中就出现了阻碍施工等过激行为。

  通过送法后,司法干部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调解村民与当地政府间的这一矛盾,使村民了解了相关法律法规后,自觉放弃了不当要求,使这一村民与政府间的矛盾得以顺利化解。

  在“党建引领+”治理出“儒雅社会”中,璧山组建了党员律师服务团,建立起“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以律师事务所和党员律师为主体,参与乡风、民风治理工作。在每村设立1个公共法律服务室,以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每月1次活动、每次活动1个主题”原则,为村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及院落村民提供法治讲座、政策宣传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等专项法律服务。

  同时,打造了一支冲锋在前、善治疑难杂症、化解疑难纠纷的党员调解“尖刀连”队伍,组织党员调解力量进院落、进社区,做好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矛盾纠纷不上交”。

  通过延伸“雪亮工程”触角,推动智能化技防设施进院落,也是璧山“党建引领+”治理出“儒雅社区”的一项重要措施。区里通过统筹规划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在重要交通要道、人员聚集区域等院落公共区域开展视频监控增点扩面。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拓展农村视频图像信息智能化应用,为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打击黄赌毒盗拐骗违法犯罪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提供了智能化信息技术支撑。

  张亚飞 王琳琳 肖娅 图片除署名外由璧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