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 以卢作孚为榜样打造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第063版:特C23 百年辉煌 重庆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北碚 以卢作孚为榜样打造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碚 以卢作孚为榜样打造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俯瞰水土新城 摄/秦廷富

    卢作孚纪念馆 摄/秦廷富

    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

  民营企业增速连续居全市第一,市级科技型企业增长3倍以上,上市民营企业数量居于全市第一梯队,民间投资活力持续提升……这是近3年来,北碚民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一份成绩单。

  对重庆民营经济作专项研究时不难发现,北碚与民营经济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渊源。纵览重庆民营经济,北碚不得不提。

  上个世纪20年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在北碚开展乡村运动,发展实体经济,建设起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他被称为发展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4位实业界人士之一,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传承弘扬卢作孚优秀企业家精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本世纪初,北碚区连续3年获“重庆市民营经济十强区县”称号。

  党的十九大以来,北碚民营经济迎来新的重大契机,驶入发展快车道。2017年11月2日,市委主要领导赴北碚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北碚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三个率先一个努力”指示要求。2018年7月23日,全市民营经济大会将北碚区确定为全市唯一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3年来,北碚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抢抓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新机遇,改革创新优环境、外引内转强动力,奋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北碚百年民营经济发展史再写新的辉煌。

  从历史走来 寻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回望北碚民营经济百年发展史,为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找动力源泉和方法“武库”,卢作孚无疑是最宝贵的资源。

  新的时代,如何理解卢作孚优秀企业家精神,该如何运用卢作孚优秀企业家精神为民营经济发展赋能?由北碚区联合市工商联和西南大学创办的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被全国工商联授牌成为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对卢作孚爱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给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诚信品质、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5个方面。

  卢作孚拥有救亡图存、国家至上的爱国情怀。青年时期,他就写下诸多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文章。当看到民族航运业的衰败和帝国主义国家轮船公司对长江航运的垄断时,卢作孚毅然创办民生公司,开启了实业救国新征程。1938年1月,民生公司昼夜抢运,将平时需要一年时间的运量,在短短40天就成功抢运至大后方,保存了中国工业命脉。

  新中国成立后,卢作孚克服重重阻力,设法将民生公司在海外的16艘轮船成功驶回,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他率先提出“公私合营”,民生公司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公私合营的企业。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企业家要像卢作孚那样,增强爱国情怀,将企业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居安思危、枕戈待旦,以实业报国为己任,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930年,卢作孚在北碚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首次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最早涉足大熊猫研究。卢作孚不但重视科学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还堪称企业家中的创新大师。他首创“三条船两条航线”,创新“三段航运法”解决长江枯水期航运难题,巧用浮力原理成功打捞“万流”轮改造成川江最大的轮船,同时还推行人才、制度、管理等各项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民族要复兴,企业必创新。没有企业的高、新、尖,就没有民族的强、盛、伟。百年变局,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卢作孚崇尚科学,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勇于推动企业创新,在当代建设科技强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背景下,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时代意义。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修身持家之本,也是安邦兴国之策。卢作孚15岁时改名“作孚”,即取诚信之意。上个世纪30年代川江航运“化零为整”运动中,民生公司一律照价收买、一律尽力照顾、一律接收全部船员。在实施中虽然给民生公司造成很大困难,甚至吃大亏,但卢作孚表示,“我们甘愿吃亏合并许多轮船,因为这是为了整个国家民族利益”。

  诚信守法不仅是企业家安身立命之本和企业经营之道,也是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的发展阶段,广大企业家更需像卢作孚那样坚守诚信品质,弘扬法治理念,信守契约精神,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赢得更大尊重,实现更好发展。

  出身贫困家庭的卢作孚,将“兼善”的社会责任贯穿一生。他曾说,“民生公司最后的意义,绝不是帮助本身,而是帮助社会。”他创办实业获得的利润不是简单地用于资本再生产,而是用于社会建设,从而推动产业和地方的综合发展。卢作孚常年粗茶淡饭,他对子女讲,“我不会有寸土片瓦、金银财富留给你们,我留给你们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本领”。

  卢作孚作为一个社会企业家,积极改善社会、服务社会,特别是以北碚乡村建设为重点,办实业、搞教育、兴科技、建城市,对于当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眼界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成就。卢作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为当时落后的中国做了许多现代化、国际化的探索。卢作孚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胸襟与视野,使从嘉陵江启航的民生公司发展成为走向太平洋,远洋非洲、东南亚的世界级航运企业,使偏隅中国西南的小城北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平地明珠。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广大企业家要像卢作孚那样,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更加宽广的全球化视野看待和处理经济运行问题,带动企业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向未来出发 民营企业数量增速全市第一

  挖掘区域文化中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文化因子,继承和发扬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把精神力转化为物质力,近年来,北碚民营经济发展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有不俗表现。

  数量方面,2020年,北碚区民营企业数量增速高达31.66%,居全市第一。2019年北碚新增民营企业同比增长33.26%,增速居全市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中民营企业分别占80%和90%,市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同比增长超过3倍。民营经济纳税占比达75%以上。

  质量方面更是可圈可点。2019年北碚新增企业中从事科学研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有1366户,占比27%,同比增长57%。民营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末达137家,较2018年增长71%。受此推动,2020年北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4.4%、位居全市第一。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增至67%。

  继往开来,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北碚区规划到2025年北碚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10亿元。全区民营市场主体达到10万户,年均增长10%以上。民营企业增速保持全市领先,上市民营企业保持全市第一梯队。民营科技型企业持续高速增长,营商环境全市一流。

  到2035年,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西部领先,营商环境全国一流,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千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汽摩、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对外开放平台作用进一步显现,一批高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民营经济重要支撑。

  有时间表,也有路线图。北碚区专题拟定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6项重点任务。第一项即“搭台倡新”,增强民营企业创新动能。其中,搭建创新平台方面,北碚区将重点发力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北碚板块、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引领创新驱动。

  第二项是通过“内聚外联”,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具体的方法路径包括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产业集聚空间、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以产业集聚空间为例,北碚区将集群发展打造水土、蔡家、歇马民营经济三大核心区,推动产城融合。推动蔡家民营经济示范半岛、卢作孚民营经济示范小镇、卢作孚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园、卢作孚中小企业产业园(三圣)建设。

  第三项是通过“增量提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包括“铺天盖地”发展中小微企业、“顶天立地”培优大企业、培塑本地优质品牌、支持商协会发展等。

  第四项是“靶向对接”,精准匹配要素支持,包括金融、财税、土地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以金融支持为例,北碚区将设立为北碚区科技金融服务的大数据公司。深化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供应链应收账款信用融资、政府采购项目信用融资、“无还本续贷”融资、“应急转贷”、税务信息信用贷款等创新普惠金融产品。

  第五项是“多措并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主要包括更加高效的政务环境、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加安心的法治环境、更加优化的政策环境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第六项是“承前启后”,弘扬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北碚区将持续精选打造以卢作孚纪念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数帆楼、红楼等18个现场教学基地;开展“卢作孚光彩奖”、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先进商协会和个体工商户等评先评优表彰活动。

  着眼五大方面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作为卢作孚企业家精神的发祥地和承载地,北碚区以卢作孚为榜样,弘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民营经济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北碚区着眼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诚信品质、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5个方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在培育企业家爱国情怀方面,北碚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多次组织企业家学习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等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指示等,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培训班开展“学讲做”沙龙20多场次。开设“作孚讲堂”,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谢德体等为企业家授课13场。挖掘宣传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授予2名优秀企业家“卢作孚光彩奖”。

  同时,北碚区联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连续3届举办弘扬卢作孚企业家精神研讨会,与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共同拍摄大型纪录片《卢作孚》,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卢作孚优秀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在引导激励企业家创新精神方面,北碚区聚焦产业创新集聚,围绕提升创新能力,从多个角度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以此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为了搭建创新平台,北碚成立全市首家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统筹建立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创业平台,目前辖区内民营企业拥有19个科研平台和10家民营企业性质的研究院公司。

  为了增加创新要素尤其是金融资本供给,北碚区构建“2+3+N”金融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体系,推出加成贷、惠农贷等创新政银产品9个,推动3家民营企业上市,帮助区内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30余亿元。

  为了打造创新生态,3年来,北碚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举办了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培训会、“碚添动力”科技赋能系列专场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参加第十三届重庆高交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军博会等活动80余场。

  在锻造企业家诚信品质方面,北碚区着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典范区,在全国率先出台“亲清”政商关系公职人员正负面清单20条,鼓励公职人员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向企业发布“亲清8条”倡议,引导民营企业自发成立西南地区第一家企业廉洁联盟,会员企业已发展到215家,为会员提供“廉洁锦囊”60余期,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传递拒腐倡廉正能量。制定《北碚区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典范区专项工作方案》,以国家大学科技园所在街区为试点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示范街区,组织街区居民开展“我与民企同发展”主题宣传,加强企业与居民互动交流,消除邻避效应,形成全社会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提升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方面,北碚区成立消费扶贫联盟,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万企帮万村”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发动民营企业家等统战成员为疫情防控捐款400多万元,捐献物资价值300多万元,为企业、商铺减免租金900多万元。

  在开拓企业家国际视野方面,北碚对标对表世界银行优化营商环境11项标准,下狠功夫改善营商环境。为此,北碚区率先成立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与区工商联“双轮驱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建立民营企业困难问题“直通车”制度,上线全市首个民营经济智能服务平台,开发“自己人”APP,畅通民营企业问题反映渠道;创新建设“三级四务”集成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理顺街镇政务服务管理体制、率先把电子政务外网延伸到每一个村(社区)、率先探索党群连心集成服务体系。

  帮助企业家建立国际视野,北碚区还连续创新举办3届民营经济发展活动周,开展近30场各种活动,与全国、省市及“一带一路”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等近100个境内外商协会建立合作友好关系。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北碚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

  王彩艳 陈佳佳 图片除署名外由北碚区民营经济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