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写华章 逐梦前行向未来
第060版:特C20 百年辉煌 重庆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初心如磐写华章 逐梦前行向未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心如磐写华章 逐梦前行向未来
——重庆退役军人工作纪实

    2020年“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现场 龙帆 摄/视觉重庆

    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为退役军人提供理疗服务

    武隆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总队和护渔支队成立仪式

  2018年11月6日,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

  对于重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来说,这是逐梦未来的重要里程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全市退役军人工作开新局、踏征程、行万里。

  对于重庆退役军人来说,这是意义非凡的高光时刻——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退役军人工作必将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显尊重。

  牢记嘱托开新局 “双提双创”谱新篇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找准发展方向、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奋力谱写我市退役军人工作新篇章——

  牢记殷殷嘱托,主动担当作为。紧扣“坚持满腔热诚为退役军人服务,激励他们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一条主线,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打造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构建好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三个体系”,大力推进退役军人工作深层次、重难点领域改革,不断改进创新服务管理保障工作;统筹推进就业安置、优待褒扬、权益维护、服务管理“四项重点”,军地携手、社会同行,共同构建军人荣誉体系,让尊崇英烈、关爱退役军人蔚然成风,也让广大退役军人更有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全市退役军人工作正按照“提质提速、创新创优”的工作要求,突出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开展1项“先行先试”,即信息化村(社区)布局试点。培育2大服务品牌,即培育“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品牌。完成3个“百分之百”,即县级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建成率100%;乡级全国示范型服务站建成率100%;服务对象在300人以上的村级服务站达到全国示范型建成率100%(300人以下的村级服务站规范运行达标率100%)。做到4个“全覆盖”,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覆盖全系统干部职工;区县全部建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覆盖所有区县;对烈属落实“一对一”帮扶。实现6个“重点突破”,即退役军人事务政策研究、各区县“兵支书”、退役军人档案管理、直招专招退役军人的企业签约规模、烈士祭扫纪念向全社会拓展、综合保障等取得新突破。争取9个“成效明显”,即完成贯彻实施《退役军人保障法》地方性法规送审文本,争先完成年度安置任务,开展失能半失能军休人员养老服务,发掘整理军休干部口述历史并汇编成册,东西部省份教育培训资源对接共享,社会化拥军,军供联保联训,出台优抚医院残疾军人《生活照料基本规范》《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规范》,开展“百年英烈”宣传纪念系列活动等,取得明显成效。

  用心用情办实事 履职尽责求实效

  退役军人工作做得好不好,退役军人最有发言权。

  “感谢你们为退役军人着想、急退役军人所急,真是我们退役军人的家里人呀!”今年4月,沙坪坝区退役军人沈晓讯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写来感谢信,感谢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其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

  这样带着温度、饱含温情的感谢信或锦旗,重庆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还收到了很多:渝北、綦江、云阳、忠县等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共收到锦旗31面、感谢信20余封。

  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是退役军人对全市退役军人工作的肯定,是退役军人满意度逐步提升的见证。

  砥砺奋进,御风前行。

  深刻领悟新思想,准确把握新要求,抓好落实新任务……

  重庆退役军人工作方向清晰、步履坚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政策法规迈出新步伐。全市深入学习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为所有退役军人工作者和退役军人发放法律文本,不断推进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后出台关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社保接续等政策性文件,加快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

  思想权益得到新加强。设立市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基金总规模超过5000万元。积极组织“大走访、大慰问”活动,集中走访慰问退役军人2万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退役军人住房、生活、医疗等问题1000余件。积极组织社保接续,惠及4.2万余名退役士兵,集中补缴办结率100%。

  移交安置开创新局面。采取市级考试考核安置、网络双向选择安置、指令性安置和区县积分选岗安置等办法,全面落实安置任务,市级事业单位安置退役士兵比例稳步提升。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彰显尊重。

  就业创业取得新成效。全市累计举办专场招聘94场次,共计2.1万家企业参与,提供了20.4万个就业岗位,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1076人。建立市级统筹、区县联动、校企合作的大培训带动就业机制,推动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参训后就业率达94%。成功举办全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其中超快速血型检测系统项目获得全国一等奖。

  拥军优抚实现新突破。调整完善并及时兑现抚恤补助标准,为军烈属、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90余万个家庭悬挂了光荣牌。协调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军人依法优先”,现役军人可凭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与市内13家银行合作,开展金融优待服务。推行“分片跨区,联保联供”保障模式,构建了全域保障网络。切实做好残疾军人“医养护康”四位一体服务,不断提升残疾军人的幸福指数。

  褒扬纪念交出新答卷。创新开展“重庆社会各界向英雄烈士敬献花篮”“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烈士褒扬活动,开设“重庆英烈网上纪念堂”。持续开展“英烈精神归故里”活动,为45名烈士找到亲人。

  服务保障展现新气象。全市各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建成退役军人服务机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形成,50%以上的乡镇(街道)服务站达到全国示范型建设标准。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兵支书引导”“指导员在线”等服务品牌,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汇智聚力守初心 务实笃行显担当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

  “牢记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继续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广大退役军人寄予了殷切希望,更是对他们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提出了明确要求。

  深情厚爱、声声叮嘱,被重庆退役军人转化为“退役不褪志,建功新时代”的磅薄之力。

  “自己虽已脱下军装,但只要祖国需要,我时刻准备上战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胸外科护士长赵孝英脱下军装仍是兵——汶川抗震救灾有她坚定的身影,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有她坚实的足迹,驰援武汉抗疫时她还作为护士代表,与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

  “给孩子们一束光,让他们看到大山以外的世界,充满希望的成长起来!”脱下军装,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谢彬蓉甘愿做一只传授知识的“候鸟”,在苦寒高原支教数载,经霜历雪,教书育人。

  在重庆,涌现出一大批像赵孝英、谢彬蓉一样的优秀退役军人:全市推荐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10名、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2个和模范个人2名,获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2名;评选全市模范退役军人80名、全市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50个和模范个人20名;评选第一届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10名。

  一声“到”,一生到。

  在重庆,还有数万名平凡但不平庸的退役军人继续秉承军队光荣传统,在各条战线上奋力拼搏、创新创造。

  目前,全市有近5000名退役军人在村支两委担任基层干部,为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6万余名退役军人、200多个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与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充分展示“硬核”作用,树立良好形象。

  全市由退役军人工作者、模范退役军人、抗美援朝老兵等组成的42支党史微宣讲队,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讲述党的光辉历史、讲解伟大的奋斗历程,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市退役军人工作者、退役军人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赵童 刘茂娇 周艳红 曹峰 图片由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