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创造美好未来
第051版:特C11 百年辉煌 重庆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实干创造美好未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届重庆水利实干家评选结果揭晓
实干创造美好未来

    王精华

    田伟

    张绍炜

    杨华良

    刘宏健

    刘劲梅

    李敏

    黄仕文

    刘岸松

    尹远明

  经过初审、候选人网络点赞、现场考察采访、候选人事迹报道、专家评审等工作,第二届“重庆水利实干家”评选结果于6月30日揭晓。

  活动评选出10名水利行业献身一线、清贫坚守、尽职敬业、苦干实干的水利实干家。他们体现了水利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当工作中的实干家”的政治担当和事业追求,激励和引导全行业、全社会崇尚实干苦干,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王精华 用脚步丈量忠县水情

  “人生如高压锅,压力越大,成熟越快。”这是王精华的口头禅,他在水利战线上奋战了近10年,始终专注做好“水文章”,让水资源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2012年,王精华调任忠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如何尽快适应新工作?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山坪塘整治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民生工程,王精华决定以山坪塘整治为突破口。他先后创新“七重七抓”举措推进山坪塘整治,探索出“三变”治水,让“浊水变清水、死水变活水、水体变水景”……

  截至2015年底,忠县共投资3.25亿元用两年时间整治了4063口山坪塘,兑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庄严承诺。同时,山坪塘整治工作获得重庆市“禹王杯”考核一等奖,受到水利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全国通报表扬。十载磨一剑,专做水民生。王精华创新水利基层体制改革,强力推进重大水源工程建设,探索“三变”治水和河长制工作,使“浊水变清水,死水变活水,水体变水景”,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保障。

  田伟 水利战线上的“多面手”

  32年来,田伟深耕水利工作,先后奋战在水利工程管理、水政管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村水利和防汛抗旱等多个岗位,因为“一专多能”和对专业的坚持,被同事们称赞为“田技术”“多面手”。

  早在1990年5月,潼南县的水政水资源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田伟作为潼南县水电局新设水政股首批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建章立制、取水许可、水政执法等工作,助力了全县的水政水资源工作取得良好开展。

  多年来,田伟“痴心”农水,帮助扶贫惠民生。2005年3月,受组织委派,田伟来到市水利局农村水利处,参与到水利扶贫、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等工作。

  2019年以来,田伟全身心投入防汛工作,积极参与全市水旱灾害防御政策机制设计、技术方案指导和防汛调度支撑,抗御重庆“20·8”历史罕见洪水期间,指导铜梁区安居古镇运用设防10年一遇洪水堤防,成功防御超20年一遇洪水。“挖掘水利工程潜能,保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水利人的责任担当。”田伟说。

  张绍炜 在利民工程中升华价值

  2020年12月18日,伴随着一道闸门缓缓下落关闭导流洞,国家172个重点水利项目之一的重庆市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完成下闸蓄水。

  为了将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成优良工程,自2016年工程开工以来,张绍炜作为重庆市观景口水利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带领团队不断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率先探索采用EPC总承包建管模式,在全国水利行业率先采用微盾构顶管施工技术,主导应用大坝填筑密实检测附加质量检测法、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新型纳硅混凝土涂层和CBS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等行业先进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从事水利行业的38年中,张绍炜先后主持建设了重庆大学城水厂、土主污水处理厂、朱家岩水厂和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一名水利人,水利人的价值就是在这一个个利民工程中得到体现和升华。”张绍炜说。

  杨华良 扎根基层诠释“工匠精神”

  杨华良是城口县水利局农村水利科负责人。自1990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扎根水利基层一线,成功从基层员工晋升为高级工程师,用兢兢业业的工作生动地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

  2018年12月,杨华良在工作中不慎摔倒受伤。经过半个月的住院治疗后,医生建议在家至少躺7个月,但杨华良休养了4个月就闲不住了。“2019年正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时期,农村安全饮水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得回去。哪怕拄着拐杖,坐在办公室帮同事们做好前期工作,后期的项目落地也能轻松很多。”杨华良说。

  2017年,为了解决岚天乡三合村水源问题,身患低血糖的杨华良经常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带着工作人员克服山高坡陡等多种困难,最终保障了村居生活用水。

  刘宏健 立足项目节能增效

  50岁的刘宏健,曾是湖南省水利厅特约的知名水利专家。

  2009年,她随丈夫工作调动,来到重庆市长寿区水务局(现水利局)从事水利项目建设主管方面工作。作为一名水利高级工程师,她多年身兼双职,规范建设管理程序,组织实施全区集中供水工程,并倾情培养水利技术人才,扛起全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责任和重担。

  2011年,全国开展水电站增效扩容试点工作。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水碾电站作为长寿区水务局下属国有企业,设备陈旧老化,每年实际发电量已不到设计量的50%,电站经营效益逐年下滑濒临破产。为了“救活”水碾电站,刘宏健积极向上级争取到改造资金,还牵头组织了施工图设计优化。最终,水碾电站改造项目将改造成本从总投资1144.50万元降低到了768万元,成功实现了节省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三个成果。

  刘劲梅 守护江河的“眼睛”

  刘劲梅是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五岔水文站站长,1984年从事水文工作,1985年来到五岔水文站,迄今已守护綦河30多年。

  2020年6月22日10时,江津区綦江五岔站洪水橙色预警发布。11时50分,市水文总站将五岔站洪水橙色预警升级为綦江流域重庆段全线洪水红色预警。这是重庆历史上发布的首个洪水红色预警,也是五岔水文站迎来建站以来最大洪水。面对超历史洪水,刘劲梅不断向上级上报实时水位和流量。“水文站早一点把洪水的信息报出去,沿途的政府和百姓就能多一点处置的时间!”刘劲梅说。

  30多年来,刘劲梅所驻守的水文站没有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没有放掉一次洪峰,没有漏发一次水情报文。“这是我这30多年最大的成就。”刘劲梅说。

  李敏 建言促成河长制

  今年47岁的李敏是涪陵区水利局河道科科长,也是区河长办工作负责人。他长期从事河流保护、水资源及河道管理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管水、护水经验,更善于在实践中找问题,在问题中动脑筋解题。

  李敏曾积极建言献策,促成区、乡镇、村三级河长体系的建立,涪陵也得以于2017年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区领导均担任区级河长,率先建立区、乡镇两级河库警长体系,这些举措作为涪陵水利先进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

  目前,涪陵区打造了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动态监测与实时预警、指挥调度智能快捷、实战处置科学高效的“互联网+”河长制管理系统平台。这套系统平台建成后,长江、乌江涪陵段主要区域实现了高空视频监控全域覆盖,水利、环保、港航、渔政等涉水部门都可以通过平台共享监测数据、信息,同时为各级河长指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仕文 巡库守库保安全

  今年59岁的黄仕文已经担任红山二级水库巡查管护员12年,他的足迹遍布水库周边每个角落,正是他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保障了武隆红山一级水库的安全和上百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7月15日,武隆区后坪乡普降大暴雨,降雨量达到140.3毫米。已经巡查完两轮水库的黄仕文回到家坐立不安,又立即穿上雨衣来到水库边。凌晨4点过,水库上游的河道因山体垮塌被堵塞,河水无法通过河道下泄,全部流进了水库的借水隧洞,水库水位急剧上涨,一级水库水位也在渐渐上涨,并逐渐蔓延到房屋周边……

  黄仕文来不及多想,一边给乡政府和武隆区水利局打电话报告,一边在雨中挨家挨户敲门,把村民从睡梦中喊醒。最终,确保了百余名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刘岸松 脱贫一线展作为

  3年前,刘岸松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先后在丰都县三建乡脱贫攻坚一线和市扶贫办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勇向前、攻坚克难。

  在三建乡,为了尽快摸清当地水资源分配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刘岸松主动放弃周末休息,集中20天就走遍了全乡8个村社、4个水厂、123口山坪塘和水池,调研分析出三建乡生产生活用水不易的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开出药方。他还通过收集数据挂图作战、定期巡查监管工程等工作夯实筑牢了水利前哨,有序推进了水利扶贫。

  在市扶贫办工作期间,刘岸松深入基层调研扶贫信访案件和舆情处突10余起,暗访督导20余个区县,积极参与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配合工作和区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相关工作,全程参与了全市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等重大脱贫攻坚工作。

  尹远明 让群众吃上放心水

  2019年,铜梁区水利局副局长尹远明带头找新水源、做群众工作,随着人和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完工,1000余户村民用水问题得到解决,在汩汩水脉润泽下,人和村转变成了和谐村、幸福村。

  在水利岗位10余年,尹远明始终对群众用水之苦感同身受。2006年7月,铜梁区曾发生多年不遇特大干旱,3个村3000多名群众无水可吃,他通过组织送水、另找水源等方式解决群众用水困难。

  为彻底解决全区饮水安全问题,他十年如一日,深入基层,走村串户了解饮水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缺水现状实际,周密计划具体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地点。

  除了开展农村人饮工作外,2019年1月,尹远明牵头实施铜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顺利完成24个镇街水厂合并。

  刘茂娇 刘堂林 图片均由重庆市水利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