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俯瞰图 |
 |
开往春天的地铁 |
 |
全球首发,中欧班列(渝新欧)“中国邮政号”专列启程 |
 |
庆铃集团焊接自动化生产线 |
立志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自力更生,市场内外压力之下的艰苦奋斗,再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庆国资国企以不畏风浪的气魄攻坚克难、只争朝夕,全心全力助党和人民创造伟业。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重庆国资国企将奋力穿越改革发展的激流,服务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无比坚定地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坐标前进。
国资国企搏击改革深水区
上世纪80年代,市场化大潮席卷神州大地,给承袭计划经济体制机制的国营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对此重庆积极推进全方位企业改革,国营企业在党的领导下,努力破除羁梏、艰难拼搏,在竞争中成长。
2003年,市国资委成立,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国企的集中战略重组、投融资改革正式开幕。
一批批企业整合为一个个的百亿集团,引领新型工业化,推动地方金融体系构架升级,并形成了新的资本布局、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到2007年初,重庆国资规模从4年前的1700亿元,增长到5400亿元,财政贡献率占到57%,成为全国国企改革的典范。
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带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
纵览重庆国企改革发展全局,可见亮点处处:“十三五”时期全市国有资产规模从4.7万亿元增加到7.8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由7.8%提高到8.6%、高于全国省级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经营性利润占比由59.1%提高到67.09%,全员劳动生产率翻倍。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实施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枢纽站场、城市路桥、水利设施等“市级百项重点关注项目”211个,完成投资2153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6%。建成投用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第三跑道扩建工程和沙坪坝站、重庆西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36公里,累计通车里程达3400公里,形成“三环十二射多连线”高速路网格局。轨道交通新增通车168公里,累计运营里程达370公里。建成城市道路870公里、隧道21座、立交117座、跨江大桥24座。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市属国企承担的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近800万人次,机动化出行占比达58.5%;承担主城区85%的城市供水,县城以上98%的污水处理,全市34.5%的用户燃气供应。建成公租房面积近1800万平方米。
实施“三去一降一补”,自2015年以来累计关闭退出煤矿45个,退出煤炭落后产能2181万吨,分流安置职工6.3万人,处置“僵尸企业”703户、压缩企业管理层级315户。消化房地产库存120万平方米,13户建筑企业、27户房地产企业完成专业化重组或退出,近30万市属国企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
加快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启动大数据智能化重点项目293个、总投资847亿元,推进数字化重点项目100个,积极培育数字化标杆企业10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超24%。
另一方面,国资国企鏖战改革深水区也成果颇丰:重钢股份司法重整成为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典型案例;重庆渝康公司引入中国华润作为控股股东;重庆商社集团完成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庆设计集团挂牌成立;中国四联集团重组进入重庆渝富控股集团;近500户各级企业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5年来,全市累计引入央企、社会资本492亿元,混合所有制企业比重由53.5%提高到60.3%,重庆建工、重庆医药、重庆农商行、重庆银行、三峰环境先后实现A股上市;重庆农商行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同类银行第一;西南证券完成定向增发,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5户、发行股票18支,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5%。
党的十九大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出使命召唤,锚定了基本方向。特别是启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更是再次吹响改革的冲锋号。
让企业机制活起来,让布局结构优起来,让发展动力强起来。重庆国资系统落实落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紧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目标,推动国有资本布局向公共服务、重大基础设施、战新产业领域集中,抓住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监管提升关键环节,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努力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一批“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一批基础保障骨干企业,成为主责主业突出、功能作用显著、有力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推进重大战略的源动力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全面实施过程中,重庆国资系统充分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坚持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凭借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使命担当,推动国有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进行大协调、大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推进重大战略落实提供了关键源动力。
5月13日,“川渝国企内江·荣昌行”活动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四川内江举行,签下63个项目揽金864.41亿元。
这是今年川渝两省市国资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毗邻地区发展携手举行的首场市州行活动。去年以来,这样的活动已经在遂宁、万州等地举行了3次。
在外界看来,类似活动是川渝两地国资国企响应党中央号令、落实两省市党委政府部署的具体行动之一,同时也是国企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发展动能的重大机遇。
事实上,自2020年3月,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结束第二天,川渝两省市国资委即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川渝国资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狠抓落实。
4月,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重庆召开。四川省国资委率14家国企入渝,签署“1+12”一揽子合作协议。此外,四川发展与重庆渝富集团还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探路金融创新。
接下来,两地上线运行“川渝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首批集中推介100宗川渝国企混改项目;推动第一个川渝合作省级园区—广安市川渝合作高滩园区建设,以及万达开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落地。
目前,川渝两地国资委正在紧密结合“十四五”国家规划和川渝两地规划,谋划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推动其更快、更好落地,在唱好“双城记”中贡献更多国资国企力量,在建设“经济圈”中更好展现国资国企担当。
除了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国资系统还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机场集团、重庆国际物流集团、重庆高速集团、重庆交运集团、民生集团等企业积极参与全市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和运营,拓展开放平台通道功能。
庆铃集团轻卡及重型车、中国四联集团仪器仪表、重庆三峰环境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等优势产业项目已在菲律宾、越南、泰国、印度等国拓展国际市场,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渝贸通”平台带动全市中小微企业进入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市场;重庆国资交易分团参加第三届进博会采购金额13.5亿美元。
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全市国资系统切实履行好国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2020年筹集4亿元、累计24亿元资金对口支持城口、巫溪、彭水、酉阳4个深度贫困县,累计为全市18个贫困区县投放扶贫贷款5000亿元,提供担保增信1000亿元,发行专项债券27亿元,为全市贫困区县顺利“脱贫摘帽”助力。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重大风险隐患“精准拆弹”,全市国企没有发生一起债券违约,地方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1.3%、担保企业担保代偿率0.7%,保持在可控水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强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国企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正加速形成。
在抗击疫情行动中,国企第一时间响应,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投入防疫物资采购、生产、调度,全面加强机场航班、高速公路出入口查验检查和公共交通疫情防控,全力保障供水、排水、燃气供应正常和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坚决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市属国企直接减费降价让利65亿元,其中为支持抗疫捐款捐物2.37亿元,为1.5万户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3.6亿元,给予用水优惠0.4亿元、用气优惠1.7亿元,减免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22亿元。
聚焦“国企姓党”强根固魂
重庆国有企业发展的成就充分证明,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近5年,全市国资系统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践行“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
聚焦“国企姓党”、强根固魂,市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全面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国企干部队伍,全面提升国企基层党建质量。
一方面,市国资系统坚决落实市委“三个确保”政治承诺,让讲政治的“企业家”和懂企业的“政治家”领导国企;严格国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进一步增强。
另一方面,全市国资系统建立“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党委会、中心组、主题教育等形式,推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抓好新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深化思想建设。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企各级党委中心组开展理论学习9882次,宣讲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共4568场次,覆盖了国企27.6万名干部职工;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964个。
目前,35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1073户所属二三级全资、绝对控股企业已完成新一轮“党建入章”修订,国企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有效落实。市属国企集团全面实现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党员总经理担任党委副书记,93.2%的党委班子成员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为党委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提供机制保障。
同时,全市国企坚持国有资本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持续提升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量;坚持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抓起,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和“落实条例提升质量”专项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常态化、规范化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的十九大以来,组织市属国企5128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13378场,开展主题党日14.2万次、“三会一课”35.5万次;分层分类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职工“三支队伍”建设,坚持国有资本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国资系统深入开展“四风”隐形变异专项治理,持续发力惩治腐败,督促企业扎实开展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一系列举措落实,推动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实起来、严起来、强起来,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陆丰 图片由市国资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