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天路
第031版:特B03 百年辉煌 重庆篇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条天路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天路
见证脱贫攻坚重庆答卷

    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空中俯瞰悬崖上的公路在大山中呈“之”字形蜿蜒(摄于2019年4月13日)。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毛相林(摄于2020年7月3日)。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庆丰收·迎小康”重庆铜梁2020年农民丰收节现场,农民朋友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摄于2020年9月22日)。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黔江区阿蓬江镇大坪村,村民谢树群和妻子邹翠菊在观察小蚕的生长情况。建卡贫困户谢树群经过政府培训,成为当地的养蚕能手(摄于2020年8月18日)。特约摄影 杨敏/视觉重庆

    巫山县曲尺乡的脆李丰收了,脆李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金果子”。李中华 摄/视觉重庆

    鲁(山东)渝(重庆)共建非遗扶贫培训班在酉阳县车田乡开班,50名贫困户学员现场学习“酉州苗绣”技艺,拓宽增收渠道,助力脱贫攻坚(摄于2019年6月24日)。通讯员 冉川 摄/视觉重庆

    南川区河图镇骑坪村,民宿员工一起有说有笑干活,当地村民在民宿实现就近就业增收(摄于2020年8月6日)。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5月31日,刚在北京参加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中外记者见面会,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毛相林就急着赶回下庄,“村里的脆李快要采摘了、柑橘要管护,另外还要跟市里下派的帮扶干部对接修建民宿和发展乡村旅游的事……”

  在今年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毛相林说“加油干”。毛相林回来后就一直在琢磨,如何加油干。

  下庄人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抠”出一条通往幸福小康的大道,这是重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考察调研,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情况。勉励乡亲们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幸福靠奋斗,努力向前跑。

  全市上下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感恩奋进、众志成城、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何为上下同心——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市领导定点包干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及所在区县,各级各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五级书记”打头阵,全力扛起脱贫攻坚重任。

  何为尽锐出战——8年来,重庆累计选派5800个驻村驻乡工作队、5.71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20余万名结对帮扶干部扎根一线。

  何为精准务实——围绕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如何退等问题,重庆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举措,大力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实效。

  何为开拓创新——建立“区县+集团”市内结对帮扶体系,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建立“资源引领、市场驱动、股权带动”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重庆脱贫攻坚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

  何为攻坚克难——重庆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头看”反馈问题贯穿始终,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改,一体挂单落实整改。

  何为不负人民——重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巫山红叶、脆李等“重庆宝贝”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活得更有底气和志气。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全市上下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披坚执锐,再立新功!

  本报记者 颜安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