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碚区学科青年教师技能展示活动 |
 |
教师基本功大赛 |
 |
绵阳·北碚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宣读人民教师誓词 |
素有“嘉陵江畔明珠”美誉的北碚区,不仅有出众的生态颜值,更有百姓交口称赞的教育品质。
北碚教育成绩斐然的背后,离不开教育发展的第一硬件——教师。
作为教师成长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北碚教师进修学院以“浇根式改善型”教师行动研修,“中小学学科全息育人”研究为抓手,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力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形成了“领导出环境,环境出人才,人才出成果”的连锁效应,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高品质教育发展,为区域教育研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组织保障、人才和智力支撑。
不忘初心 以强政治领航教师成长
6月21日,北碚教师进修学院举办了“重走长征路·迈向新征程·实现新飞跃”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中,全院教职工分为红一队、红二队,走过沿途设有瑞金、湘江、遵义、泸定桥、吴起5个站点,以党委委员讲述事迹、历史知识竞赛、革命歌曲大联唱等形式,让大家重温革命传统。
近年来,北碚教师进修学院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强化学院干部政治责任、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落实细化党建任务要求。将落实党的政治建设任务与师德师风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相结合,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五育融合”的学科育人研究、“浇根改善型”教师培训、思政课程改革及教师培训相结合,将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开展中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域研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将落实“成渝双城”战略发展指示与优质教育研训交流相结合,始终将党的重点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把党建工作融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党建工作与学院各项业务工作“双轮驱动”。
如何发挥好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北碚教师进修学院重视党的基层领导机制探索,坚持党委工作与行政管理相统一,党建职责与业务职能相统一,确保党对学院“三重一大”的决策部署落实,确保干部的党务身份、业务主管与责任考核匹配。坚持强化政治站位与围绕党的重点任务部署安排工作,将落实立德树人、强化师德建设,推进评价改革、思政课程改革、成渝合作、脱贫攻坚、防灾抗疫等任务与学院的教师培训、教育研究、教学指导、教育技装管理、社区教育指导等工作结合,为全面规范、科学特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近年来,学院充分利用党委干部理论中心学习组会、教职工政治学习、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形式,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工程,通过定期的政治巡察、经责审计、两个责任考核,强化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升现代管理能力;通过“党员先锋行动”、“清廉部门创建”、“以案四说”等党风廉政主题工作,强化党员宗旨意识,纯洁思想作风;通过“为人为师为学”、“医者仁心师者仁爱”、“阅读致远”等系列思想教育活动,打造建设“师之师”和“清廉校园”主题文化环境,引领教职工价值与能力提升,为营造思想纯正、作风优良、廉洁清正的学院政治生态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筑牢核心 以浇根改善夯实发展基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提高教育质量是教师发展的关键词。如何“夯基筑台、立柱架梁”,让教育研训变得更有实效?
北碚教师进修学院给出的答案是:在党建引领下,创立“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模式。
院长朱福荣介绍,这一模式是为改善而培训,对准“四有好教师”浇教育思想之根、浇师德修养之根、重塑教师专业精神、丰实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改善教师专业行为。
北碚区陵江小学教师辛国斌受益于“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的成长故事,可以折射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培养教师的“匠心品质”。
在北碚区中小学教育资源(校园影视)制作专项培训中,北碚教师进修学院的教研员和专家以拍摄任务驱动,从理论到实践,全程反馈指导,让辛国斌从多媒体的门外汉成长为影视教学能手,合作拍摄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影视教学”类一等奖。
辛国斌坦言,每一次参加北碚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培训活动,都彷佛进行了一次“浇根”之旅,提升的不仅是专业素养,更改善了教学行为,涵养了教育情怀。
如今,辛国斌已经成长为区教育技术装备队伍中的核心力量。
通过“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越来越多的教师像辛国斌一样,成为托起北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
如果说“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更多的是针对“提师能”,那么北碚教师进修学院推动“第一硬件”提档升级的另一个秘籍,就是开展“为人、为师、为学”的“三为”教师塑形工程。
学院提出,“为人”要敬心,敬畏事业、尊敬教师;“为师”要尽心,尽职尽责,服务教师;“为学”要静心,宁静致远,潜心研究。其中,“为人”是根本,“为师”是动力,“为学”是基础,最终培养出德高、学高、艺高的教师群体。
跑遍大山乡村幼儿园的研训员周霞,为大家服务从不计较辛劳的档案管理员赵艳,资助10多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院务部教师陈登平……北碚教师进修学院的教职工们用行动诠释“仁而爱人”。
最是书香能致远。学院还广泛开展“读教育名著、品教育名派、学教学名师”活动,提高教职工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专业引领力和服务力。
以“浇根式改善型”研训,锻造教师精湛教艺;以“三为”工程和“阅读致远”工程,引领教师品德高尚。北碚教师进修学院不断拓宽着教师发展的宽度与厚度。
坚守初心 以全息育人理念提升教育品质
立心立命,惟爱惟仁。随着“知识核心时代”走向“素养核心时代”,要求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要回归育人本位。
2016年,北碚教师进修学院发挥党建定向导航作用,在已有十几年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中小学学科全息育人”的关键命题,提出教育应由知识技能教学,转向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课堂主阵地。
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实践,拉开了区域学科全息育人深度研究的序幕,促进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的转型,倒逼教师的育人方式发生变革:以学科为载体,在构建的“学科认知、德性育人、审美育人、健康育人和劳动育人”五个维度的学科育人框架中挖掘“育人点”,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落实到每个学科、每一堂课中去。
比如,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思维品质和学习策略的同时,善于从学科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行、审美和健康的渗透,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
“推进‘中小学学科全息育人’的实践中,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输者,变成具有纯正的思想素养、精深的专业素养、广博的文化素养、厚重的教育素养的学者、教育专家。”学院副院长黄吉元说。
从“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到“学科全息育人研究”理念的传播,也推动北碚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师之师”的角色定位拥有了更丰富的延展:他们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者,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优质教育均衡的助推者,教研科研变革的实践者,区域教育发展的参谋者。”
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先进标尺立起来、先锋形象树起来。目前,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形成了在“学”上深入思考、在“做”上真抓实干、在“改”上力行始终的工作新常态。
职教研训员黄永秀与学校老师一起摸爬滚打,积极参与学校创“国重”,她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指导教育科研入手,研究课堂教学,做课题研究,如今她指导的学校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培养学科骨干、指导参赛教师100多人次。
美术学科研训员杨明老师及其团队引领帮助北碚区两名美术学科特级教师,打造了“线描画”“泥塑”“剪纸”等优秀课程,形成了《视觉盛宴》《民间美术》等优秀课例,让美术学科成为区域教育的独特风景。
正是这群教育理念的推广者,学科教学的探路者,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培养了充满活力、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为区域教育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链接>>>
辐射引领 奏响服务全域发展的奋进曲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工作要求的重大课题,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去年6月,在川渝社区教育协调发展会上,北碚社区教育学院(北碚社区教育学院与北碚教师进修学院、北碚电大为“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与绵阳社区大学签署了《社区教育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去年11月,北碚社区教育学院与绵阳社区大学、资阳广播电视大学签订了区域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川渝两地将建立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开展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将市民游学乐学、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促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协调合作。随着学院筹建的“北碚教育博物馆”的正式对外开放,“市民百馆游学体验”活动的顺利举行,“重庆市开放大学北碚学院”筹建工作的正式启航,将进一步提升北碚社区教育学院区域服务的能力,继而推动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实现更高品质的发展。
这是学院围绕“党建+服务”,发挥示范引领、服务区域作用,“唱好双城戏,下活社教棋”的创新实践。
事实上,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绵碚”教育合作项目,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与绵阳市教科所共同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联盟,与西南大学的校地合作,建设了教育协同创新”工作室和教育博士实践基地,将在教育改革、教师培养、学习型城市建设等方面,实现“双向赋能、合作共赢”,将优质教育研训成果辐射交流到川渝两地,从而助推北碚教育更上一层楼。
周珣 张骞月 图片由北碚教师进修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