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善中学 培育有灵魂的“兼善”英才
第030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兼善中学 培育有灵魂的“兼善”英才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为魂 文化为根 育人为本
兼善中学 培育有灵魂的“兼善”英才

    校团委在渣滓洞开展“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

    同学们表演话剧《小萝卜头》

    开展“重走长征路,践行赤子心”远足活动

  一所学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就有发展的灵魂,就会激发出无穷的办学活力和生机。

  一所学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有了坚实的根基,就会散发出惊人的美丽与芬芳。

  一所学校将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就有了无穷的动力,就能推动学校不断提档和飞跃。

  拥有90多年办学历史的兼善中学,就是这样一所有灵魂、有厚度、有追求的学校。

  追寻历史足迹,拥抱未来梦想。兼善中学穿越九十多年风雨,始终以党建为魂、文化为根、育人为本,形成了“兼善教育兼善天下”的办学理念和“舍得干在兼善”的校园精神,建构了“仁德润人”的育人体系,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五服四海三热爱”的兼善英才。学校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理论学习、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党员教育、夯实阵地建设,在党建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的铿锵道路上步稳蹄疾。

  兼顾善新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厚重的革命历史、浓郁的校园文化,让兼善中学这块红色沃土独具魅力。

  沉淀着历史的“儒学墙”“作孚楼”“作孚广场”“独善园”“兼善赋”“校训石”春风化雨,不知浸润了多少莘莘学子的心灵。每每沉浸于此,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悲壮影像仿若眼前,令人动容、催人奋进。

  1930年,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看到了中国的振兴关键是教育和人才,他决意在远离都市纷扰的乡村建一所符合时代的中学,这所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生产的而不是享受的,是前进的而不是保守的,是强有力的而不是怯懦的。”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卢作孚先生在重庆北碚创建了兼善中学。

  可以说,兼善中学从建立之日起就是一片红色的沃土。《红岩》作者杨益言、原四川省长肖秧在兼善中学读书,革命志士刘德彬在兼善中学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地下党组织活动,做到“勤学习,勤业务,勤交友三勤”……他们于青年时期在兼善中学接受革命思想,进行革命活动,点燃了心中“红色”的火种。

  毕业生们尽管从事不同行业,做出不同贡献,但是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正心修身、立己达人、服务社会、爱党爱国、兼善天下”的红色基因却薪火相传,兼善精神历久弥新。

  走进新时代,兼善中学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兼善精神,兼善教育成效显著。足球队全市闻名,心理健康教育和承办的“珍珠班”等,塑造了一代代学子强大的精神世界,树立了扶贫济困和助生圆梦的思想光辉。卢作孚先生和他创办的兼善中学,无不彰显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浓郁的民族精神,铸就了“舍得干,在兼善”特有的校园精神,而今,这种精神在一代代兼善人的血液中奔腾不息……

  拓展外延 理论学习入脑走心

  “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刻骨铭心进头脑,就是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让其扎根心田、融入血脉、终身铭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兼善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潘松强调。

  学校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通过集团党组织书记带头上党课,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观看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影片,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等活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校持续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鼓励教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对全体教师进行爱岗敬业、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教育,用党风促政风,促教风,促学风,促校风,形成独具特色的“兼善风”。

  在兼善中学看来,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刻骨铭心进头脑,非一日之功,必须以“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坚强毅力,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更要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由党内延伸到党外,由老师推及学生,由学生扩散到家长,进而建设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

  学校开辟“兼善大讲堂”,杰出校友、知名专家等人走上讲台,播撒智慧启迪人生,“兼善大讲堂”已经成为兼善中学党建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学校积极推进教与学的变革,探索了一条符合教育规律、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建设学习型学校,促进学生会学习、教师会育人、学校会管理,提升人人学习、人人共建、人人分享的学校办学品质。学校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获评“重庆市全民阅读示范单位”,2020年重庆市“阅读马拉松”师生作品点击量高达52.5万次……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兼善中学把学习做出大文章,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整体发展。

  永葆活力 工作机制创新创优

  如何才能永葆党建工作活力,承担起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重任?

  兼善中学给出的思路是,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课程改革、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连续开展“一个责任、两个联系、三个结合”机制创新,激活整个教师队伍,让人人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一个责任”是党委书记承担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两个联系”指党委委员联系年级组,党员行政干部联系教研组,“三结合”指党风廉洁建设与师德师风相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和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党员示范岗与双优评选相结合。

  这样的机制创新,在兼善中学校园里营造了“人人都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生动局面。

  学校办公室副主任王珂作为党员行政干部,主动联系初中教研组,参与教研组教研活动,带领教研组长听课、评课,研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措施,同时对教研组活动进行监督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提质、促进了教师发展,杨曼、尚秦老师就是快速成长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学校还将党风廉洁建设与师德师风相结合,用党风促政风、促教风、促学风、促校风。将党员民主评议和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既给党员教师提高了要求,也给普通老师做了示范。此外,学校在各支部开展“党员示范处室”“党员示范教师”“党员示范班级”的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挂牌亮相,起到鲜明的示范作用。

  事实上,“一个责任、两个联系、三个结合”的实践只是兼善中学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一个亮点。近年来学校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高水平发展。

  锤炼党性 党员教育落地见效

  一个勇于自我净化、自我革命的政党,才能永葆先锋本色;一个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党,必将挺立时代潮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党性教育和能力培养对教师党员尤为重要。

  学校深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开展主题教育,促使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为党员教师补足精神之“钙”,提升党性修养。

  在兼善中学,学校开辟了一系列特色展示、发展平台,锤炼党员教师队伍。“正心修身,立己达人”是兼善中学的教风。学校按照党员先行做示范、教师集体共发展的思路,推出了“正心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修身杯”班会课大赛、“立己达人杯”“三课”大赛等特色活动,春时杏坛阅兵,秋来巅峰论教,锤炼课功夫。此外,通过人生导师的基本功大赛,在班会课上立德,在主题活动中树人,磨炼真团队,引导更多教师成长为学术名师和人生导师。

  以丰富活动为载体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也是兼善中学加强党员教育的一大实招亮招。学校组织集团各校党支部分批次到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聂荣臻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系列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全体党员教师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汲取信仰的力量,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好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举行“学先锋、话先锋、做先锋”党员先进事迹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员意识,展示党员形象。

  锤炼党性,深化教育,如今的兼善中学正凝心聚力、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把兼善教育集团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激活动力 阵地建设有声有色

  新时代的兼善中学,致力让每一栋建筑都有文化主题,每一片广场都有育人功能,一草一木都是教育资源。

  北区校园修缮了“两片广场一长廊”,显兼善之文化,重塑了“四幢大楼一塑像”,扬兼善之精神,打造了开放式校史馆九蕙廊,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南区校园形成了“广场内外儒学传承,楼里楼外善始善终,风园、校风园、教风园、学风园四大园区分布合理、错落有致,让人如沐春风。

  兼善中学将党建阵地建设与学校环境结合布局,营造出浓厚学习氛围,树立良好形象,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特色文化。学校建有党史教育长廊、党员活动室等教育阵地,将学校文化理念与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密切结合,让红色教育随时随地发生,于无声处浸润师生心灵。

  学校还充分发挥校会、主题班会、年级会、升旗仪式、课间操等主阵地作用,让党建和“校风”“学风”“班风”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地落实“立德树人”。

  如今,学校营造起人人关心党建、人人学习党建、人人宣传党建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兼善学生都具有“五服四海三热爱”的能力,能够服务家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世界,追求大海般深邃的思想、大海般丰富的知识、大海般开阔的胸怀、大海般逐浪的精神,最终成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建引领,助力发展,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首批“全国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首批“全国心理健康特色学校”,连续3年荣获“全国人工智能特色活动学校”,成为了享誉全国的“文化独特、特色鲜明、品质卓越、成果丰硕”的中华名校。

  周珣 胡忠英 图片由兼善中学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