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新院区效果图 |
 |
“美丽医院”建设示范单位——南岸区铜元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今年以来,南岸区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细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切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补短板、惠民生,以昂扬的姿态推动“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开新局、创新绩、呈新貌,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书写初心答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真心为民服务中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A 强化党建引领,高水平服务让人民群众定心
近年来,南岸区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自觉地把党建工作放在全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以落实责任为主线建组织,以担当作为为主线强队伍,以创新创优为主线激活力,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引领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8年10月,南岸区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由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委员任副组长,加强对直属单位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党建工作的指导。为提升组织力,配强领导班子,按照“政治强、促改革、懂业务、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标准,区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均选优配强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公立医院实行党组织书记、院长分设;配好支部书记,选拔“政治强、业务精、爱党务、群众基础好”的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等中层党员干部中任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将支部建在科室上;配齐党务工作人员,确保全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具体有人抓、有人管。
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是检验一支队伍战斗力的最高标准。区卫生健康委党委团结带领系统党员干部,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和应急突发事件时,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做到了关键环节有组织把关、关键时刻有党员挺身,确保了党旗始终飘扬在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设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党委书记在一线坚守指挥74天,党员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取消休假,迅速到岗、率先垂范,切实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系统700余名党员主动请战,25名党员援鄂,87名同志踊跃递交入党申请书,火线发展党员12名。
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化成果为推动工作的内驱力。南岸区卫生健康委积极,落实行动,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3.33%,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1+3+X”区域医联体,将参与分级诊疗的基层医疗机构拓展到23个,签订协议53;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水平,建成全国基层重点专科1个、重庆市区域性重点建设学科3个、重庆市临床重点建设专科6个、区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健康有我”志愿服务活动被纳入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试点工作内容。这些成绩的取得,展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气,是政治坚定、信仰坚定,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党建引领从“面上融合”向“深度融合”的实际成果。
B 提升医疗技术,高质量就医让人民群众安心
今年4月,国科大重庆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五院”)日间手术再下一城,心内科冠脉造影术纳入该院日间手术范围。
“日间手术”是指根据一定适应症的患者,患者在入院前已完成术前检查,在24小时内安排患者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模式。“日间手术最大的优势是,在和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完全一样前提下,大幅度节约时间和费用,规定时间内门诊相关诊疗费用还可纳入住院报销,医院也能提高医疗资源效率和病床利用效率,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诊疗服务。”区卫生健康委医政科负责人介绍。
57岁的李先生,因反复胸闷半年来到市五院心内科门诊就诊,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医生建议李先生行冠脉造影术,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进行精准治疗。在过去,做冠脉造影手术通常需住院3天-5天。经过综合评估,李先生适合做冠脉造影日间手术,成为医院首例冠脉造影日间手术患者。4月15日早上,李先生来到心内科日间病房进行冠脉造影术,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提示李先生可进行药物治疗,不需植入支架。下午李先生开心地办理出院,整个住院时间只花了7小时。“有了日间病房,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方便,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费用!”李先生感慨地说。
李先生仅仅是南岸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增进群众健康福祉的一个缩影。
作为南岸区开展日间手术的首家试点医院,市五院自去年8月开展日间手术,凭借成熟的技术,将微创、快速康复、临床路径理念融入“日间手术”服务中。目前,市五院日间手术病种已扩展至93个病种,为区域和周边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中医文化远源流长,博大精深。为传承中医国粹,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南岸区卫生健康委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经费,打造夏中和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使名老中医夏中和的学术经验得以传承。3年来,工作室成果丰富,硕果累累,整理中医医案103个,中医特色诊疗方案5个,发表医学论文7篇,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个,区级继续教育项目2个,区级科研项目6项,编撰经验集初稿1部,开发应用夏老药酒、茶饮、贴敷剂等验方药剂10余种,在中医药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实效。
日间手术、夏中和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仅仅是南岸区提升医疗质量的剪影。近年来,南岸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备,慢性病、职业病、失眠抑郁等疾病管理进一步规范,全面推行了“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执行有力。
C 夯实公卫建设,高标准防控让人民群众放心
3月26日,南岸区在江南体育中心启用新冠疫苗方舱式临时接种点,安全有序、合理规范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江南体育中心是南岸区目前最大的临时疫苗接种点,接种点已经开放第一期,位于体育馆南区,累计配备24个检验登记台、20个接种台以及超过6000个留观位,可满足单日近1万人次接种量。后续根据工作需要,可开放第二期,最大接种量可增至单日3万人次。
南岸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南岸区强化统筹,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15个镇街和30个部门为成员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专项工作组。区卫生健康委持续优化能力,加快构筑坚实有效免疫屏障。注重全面保障,分3个片区统一配送疫苗,确保冷链安全;注重各接种点提档升级,提升接种点服务能力,前瞻性提档接种舒适度;注重便民舒适,精准通知,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提高群众满意度。目前全区接种能力已达3万剂次/日。”
疾风知劲草,通过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序开展,不难看出,南岸区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南岸区区委、区政府正确指引和大力支持下,全系统接续补短板,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
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这些作为行业的至高荣誉,标志着南岸区卫生事业在服务能力和质量上跨入更高标准。一项项荣誉背后,是这样一份实实在在的数据——
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1个,全国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2个,市级群众满意的卫生机构1个,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1个。
高瞻远瞩谋发展,抢抓机遇谱新篇,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2020年开始至今,南岸区在共建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和科研攻关等方面探索了跨区域合作。
D 抓好队伍建设,澎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内芯
5月17日上午,南岸区卫生健康委20多位管理干部以及来自南岸区30多家医疗机构的骨干,共计百余名精英相聚首都,走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参加医院管理干部能力提升课程班和医疗服务骨干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为期5天的培训,内容涵盖国家卫生政策、政策法规、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科室运营、人才培养等课题。这次培训合作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与南岸区卫生健康委联手提升人才管理水平、提高骨干胜任力的一大举措。“期望通过本次学习,能够拓展广大干部和技术骨干的视野,提高理论素养,树立战略思维,提高管理能力,提升履职能力,为南岸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甘小彪表示。
除了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合作开展卫生高层次人才互访、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交流,南岸区卫生健康系统还对接国外一流大学资源,开展国际化人才培训。2019年10月14日,市五院与英国剑桥医学院成功签约成为“剑桥医学院成员单位”。双方从发展战略、医疗合作、科学研究、教学培训等5大方面共17项开展合作,与英国剑桥医学院合作对接剑桥大学临床研究科研学术资源,探索开展规范化高水平临床研究项目。2020年10月,剑桥大学医学院三名专家教授蹲点医院一个星期,实地到每个科室,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把脉问诊,制定三年合作提升计划。双方启动的首个子项目“剑桥医学专业英语认证课程”深受医务人员欢迎,首批百余名医务人员踊跃报名参训。该院院长冯虎翼介绍说,合作带来科研平台优势、人才优势,汇聚了很多全球先进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经验,利用国内外一流资源,提升医院管理领域、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将为群众提供安全、质优、便捷的服务。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南岸区卫生健康委在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仅注重专业化培养,还注重科学化选用、注重多渠道引才。
为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队伍,2020年全系统选拔任用科级干部16名,对18名科级干部进行轮岗调整,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用好用活国家有关人才计划专项和重庆英才计划,采取政策支持、财力保障、学科平台赋能等措施大力引进博士、高级职称、硕导、博导等人才。近年来,吸引徐强博士等近50名高层次、实用性人才来“安家落户”。
一系列举措,吸引、激励了优质人才在健康卫生事业发展中履职尽责、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书写初心答卷。
接下来,南岸区卫生健康委将持续深化公立医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党员榜样>>>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展群岭
做人民群众生命的守护者
展群岭,中共党员,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党代表,南岸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重庆市优秀医师。
“没有什么比生命和健康更重要!”这是展群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展群岭几十年如一日把病人的健康当使命,救治过无数病患,加班,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一个周末,展群岭难得陪家人吃顿饭,电话就响了。科室医生来电话,一位67岁的男性患者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入院时已经昏迷,左侧偏瘫,诊断为右侧大脑半球脑梗死,病情危急,展群岭立即赶回医院组织抢救。经过几个小时的取栓溶栓,病人得救。
在展群岭科学规范的管理下,神经内科得到空前的发展,在重庆市属于规模较大和功能齐全的科室。2019年市五院与剑桥医学院进行UKeMED项目合作,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剑桥神经病学卓越中心创建首席专家,他带领科室团队积极开展“剑桥医学院神经病学卓越中心”和申报“国家综合卒中中心”等相关工作。
卫生健康项目建设>>>
与国科大合作建立“南岸健康·智慧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智能科研平台),开展区域医疗大健康数据、疾病图谱、用药分析、公卫管理等分析应用,建立疾病筛查、早期预警、主动干预措施。部署13家医院“区域银医智助结算”服务系统,全区共计投放55台自助结算一体机(含自助报告打印机),助推“电子健康卡”在院内的应用场景。下一步,南岸区将开展区域银医智助结算服务系统二期建设,将自助结算设备延伸至医生诊间工作站。
实施“美丽医院”建设项目44个,现已完工42个。2020年,铜元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美丽医院”建设示范单位(基层医疗机构)。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于2020年10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底力争争完成地库、医疗综合楼、医疗辅楼主体工程;南岸区中医院迁改建工程已于2020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力争2021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80%;南岸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8569平方米,现门诊楼已封顶,住院楼三层施工中,预计今年11月完工交付使用;迎龙镇卫生院迁建工程(一期)已于2021年2月底完工交付使用。
数读健康南岸>>>
642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2家,诊所542家,床位数7396张
78.55 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8.55岁
9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值超过95%
31.83 家庭医生签约31.83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88.53%,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100%
62 建成健康社区/村62个、示范健康家庭120户、健康小屋3个、健康主题公园1个、健康步道3条、健康促进医院15家、健康促进学校40所、健康促进机关30家和健康促进企业12家;建成室内体育场地35个、室外健身场所115个。
何婧 图片由南岸区卫生健康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