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江新区为30支改革开放一线党员突击队授旗 摄/冉雨琳 |
6月24日,正值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两江新区举行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暨“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党员们唱国歌、听事迹、温誓词。
13名老党员代表感慨不已、满怀自豪,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熠熠生辉。
4名优秀党员代表讲述了他们扎根岗位、心系群众的奋斗故事。
同日,伴随着建设现场轰鸣的机械声,在2021年智博会重要场馆——礼嘉白云湖智慧馆建设现场,30支两江新区改革开放一线党员突击队挥舞着队旗,心潮澎湃。
他们的故事拼成这样一幅两江新区奋斗者群像——弘扬党的革命精神,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当好大院大所“店小二”
最近一个多月,两江协同创新区好事不断:上海交大重庆研究院等6家院所,先后与多个科研机构、企业达成协同创新合作意向。今年以来,入驻的35家高校院所已有10余家实现了跨域的研发或转化合作。
在两江协同创新区,产学研结合正快速推动成果转化。频传的捷报背后,离不开一个人“店小二”般的优质服务。他就是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王飞。
“学习、创新和坚韧,就是我们的利器。我们以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气魄,确保了两江协同创新区高质量、高品质建设,解决了‘产学研转结合’的难题。”王飞说。
王飞带领团队从零开始,解决重重难题,逐步摸索出“产学研转结合”的产业创新模式。“我们从‘六链’下手,打造明月湖创新生态体系。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供应链,打好服务保障这张牌。”王飞说。
王飞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共建沪渝协同创新中心,推动科研院所与红宇精工、京东方等多家成渝地区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立项产学研合作课题100余项,还通过举办推介会推出科技创新成果近200项。
“党员永远是攻坚克难的核心力量!”王飞说,在建设协同创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道路上,他和身边的党员们将继续砥砺前行。
“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就装着你”
“谢书记,下个礼拜天晴适合种花,到时候我来帮你们。”
5月底,邢家桥社区的院坝会上,一位居民自告奋勇要为社区绿化出一份力。然而就在两年前,邢家桥还是一个矛盾重重的社区。这场变革,要从社区书记谢兰和一个安置房改造工程说起。
改造之前,邢家桥社区的488户1422名居民深受房屋失修、电线老化、污水渗漏等问题影响,苦不堪言。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造工程,却因为居民希望拆迁等多元利益诉求难以调和而受到抵制。
谢兰不愿眼睁睁地看着改善居民住房的好机会溜走,选择隐瞒自己罹患肺癌的情况,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户一策讨论改造方案。术后,谢兰休息了不到一周便回到岗位,直到居民看到她崩裂的伤口渗出血染红了衣服,才知道她刚做完肺癌手术。
渐渐地,居民对改造的态度由抵制变为支持,一些居民还为她送来自己熬制的中药。
“我是共产党员,为群众办事让我感到快乐。”谢兰表示,她要继续为邢家桥居民的“三感”而奋斗,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践行生命之诺的“感恩女孩”
无独有偶。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护士焦祖惠也是一名守护群众安全感的奋斗者。这位在“5·12”地震中获助的“90后”藏族女孩,去年初毅然奔赴湖北孝感支援新冠肺炎救治。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出现在眼前,解放军战士、消防队员、医务人员陆续到位,我心里才觉得踏实,有了安全感。”焦祖惠回忆起地震经历。她说,那段日子让她深深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祖国的伟大、各族同胞的团结,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这份力量,让她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该报恩了”。
“我在病患眼里看到了熟悉的光。那是我在地震中,看到救援队时,充满希望的光。在抗疫的日子里,我们党不惜一切捍卫人民的决心,党员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深深地鼓舞着我。”焦祖惠表示,她将钻研护理技术,不断精进技能,践行一名年轻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遭遇截肢后侦破15起大案要案
参与侦破15起大要案件,为群众挽回各类损失近600万元;担任教导员带领市公安局两江新区分局刑事技术大队获评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大队3名民警入选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
这些沉甸甸的成绩,是曾被万伏高压电击中、经历了3次大手术、右臂被截肢、右腿落下永久性功能障碍的民警陈冰取得的。
“命运跟我开了个玩笑。”陈冰回忆到,这次电击事故,是他在2010年4月8日出警勘查现场遭遇的。两天前,他刚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正踌躇满志。
“身体的伤残让我痛楚,精神上的打击更让我感到迷茫。我再也不能当警察了吗?”陈冰说,他多次到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被革命烈士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所震撼,决定与伤痛搏斗。
康复训练伊始,陈冰常常站着都会摔倒,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一次,他在练习站立时失去重心,下意识地用已被截肢的右臂支撑,结果摔得鲜血直流。
经过不懈努力,陈冰用左手重新习得了吃饭、洗漱、写字、操作电脑等技能。这期间,他用左手一笔一画书写下了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人的肉体很脆弱,但共产党员的意志要像钢铁!”陈冰说,成为正式党员,意味着必须发挥好带头作用。
于是,回到工作岗位上的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白天勘查现场研究案情,晚上做实验,参与侦破15起大案要案。凭借不断丰富的经验和始终如一的干劲,陈冰被任命为大队教导员,成为年轻同事学习的榜样。
“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予了我崇高的赞誉。”陈冰介绍,目前,他和同事正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活动,还对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众开展帮扶,为群众办实事。
获评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案例
“满江红”专班是两江新区为帮助力帆集团通过破产重整重获新生,紧急成立的工作小组。朱军、邓凌、赖涵、夏思宇、龙珍珠、蒙蒙……共产党员成为这个小组的骨干力量。
司法重整,要严格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进行。为了梳理全部资产和负债,团队在20天里凌晨3点下班,上午9点又投入工作,整理出400多页近100万字的尽调结果。
这期间,邓凌无暇顾及即将高考的女儿,每天只能由患类风湿的母亲做好饭菜,再由父亲辗转送到不能吃辣的外女儿学校。专班负责人朱军,在本身心脏不好的情况下连续熬夜。
“我的同事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邓凌说,“因为我们是党员,明白胸前党徽的分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力帆重整计划仅用时108天便获得法院批准,较同类案例用时缩短60%以上,案例被评为“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案例”和重大改革案例,还被写入《2020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我们打赢了这场优化营商环境‘关键战’!”邓凌介绍,力帆重组案让各界看到政府对民营企业的不离不弃,增强了企业来渝发展的信心。
王天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