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树青山环绕下的大足 |
海棠新城从建设走向成熟,城市窗口和载体功能日渐凸显;香国公园、西禅体育公园、红星生态公园等城市公园陆续开放,“十里景观十里城”的花园城市风貌雏形初现……近年来,大足区的城市建设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城市颜值不断优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这是当地市民有目共睹的。
今年以来,大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下简称“区住房城乡建委”)继续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建设历史机遇,围绕全区“4433”发展思路,统筹狠抓“区域融合发展、城市建设更新、住房保障改善、行业监管培育”四项重点工作,持续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力助推大足早日发展成为“双百城市”、建成一座独具大足石刻元素的文化公园城市。
区域融合中寻找发展动能
先后与安岳、自贡等地住建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全力促进大足—安岳“桥头堡”城市房地产信贷专项政策顺利落地;组团参加首届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
去年以来,大足区住房城乡建委主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是其推动区域融合发展、集聚发展新生动能的生动实践之一。
一方面,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四个桥头堡城市之一,大足肩负着融入城区主城都市区、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的任务;
另一方面,大足正在构建“一中心三组团两轴线多节点”的城镇空间格局,也要求各个区域间的融合发展。
因此,在区域融合发展中寻找新生动能,是大足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机会,也是责任。
当前,区住房城乡建委正在按照“协同一体化,缔结成渝轴,融入都市区,打造新热点”的工作思路,围绕“两新一重”建设,完善涵盖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综合管廊、排水设施、绿道系统、安居工程等重要项目的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库。
与此同时,该委正立足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住建系统实际,高起点编制完成住房保障、建筑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四五”专项规划。
此外,该委将全力促使大足至主城核心区轨道交通工程、大足至周边区县快速通道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等区域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中。
城景融合中彰显城市品质
大足区的城市品质提升,有两个明确的目标:一是全力争取早日发展成为“双百城市”;二是建成一座独具大足石刻元素的文化公园城市。
“双百城市”是指,大足区在现有规模上,到2035年,城市人口要达到12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
当前,该区重点以龙岗—棠香组团作为主要生活区,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示范区、“郊区新城”样板区、“桥头堡城市”展示区,着力提升城市集聚能力。
与此同时,该区将突出把高铁新城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和中心城区规模发展的新增长极,按照现代城市标准高水平进行规划建设。
争取到今年底,全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5%。
独具大足石刻元素的文化公园城市是指,在城市提升过程中,将大足石刻与城市有机结合,利用石刻元素来塑造城市特色人文风貌。
为此,该区将城市更新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老城西部片区改造提升,“十里荷棠”、“绿荫碧岸”、濑溪河湿地公园、化龙溪主题小镇等景城融合项目建设中,植入石刻文化元素,营造石刻文化氛围。
此外,该区高位推进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将由230亩扩大到1100亩,让景区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新旧融合中释放民生温度
北山家园、润泰花园的居民用上了电梯;海棠社区绿化郁郁葱葱,公共区域干净整洁,还给增添了智能充电设施;东关社区外墙焕然一新,羽毛球场也铺上柔软的草坪……
截至去年年底,大足区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87个,完成棚户区改造51.3万平方米,共惠及10万余人。实施棚户区、老旧小区的改造,正是大足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营造安居宜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足区住房城乡建委始终坚持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住房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努力让人民生活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该区将持续滚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计划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300户以上。同时,深入开展建筑品质、房屋质量安全等专项提升行动,加强“绿色生态小区”创建,提高城镇住宅小区居住品质。
此外,该区将对全区22万户农村住房全覆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动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农村旧房整治提升工程,持续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设计下乡、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下一步,该区还将强化住房租赁市场资源整合,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王静 刘廷 图片由大足区住房城乡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