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既“当下改”,又“长久立”。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既坚持从实际出发,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该清即清、该留则留,防止“一刀切”,也坚持标本兼治,着手建立常态化监管措施和长效机制,努力做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轻装上阵
基层干部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整治效果好不好,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
“最直观的就是手机‘叮叮当当’的提示音少了。”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道党政办副主任张斯睿说,专项整治对工作群进行了整合,现在手机里只剩一个领导班子群、一个干部交流群和一个业务指导群,盯群、爬楼的情况少了,服务群众的质量也提升了。
这是武汉出硬招抓规范整治,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的一个缩影。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武汉重点对160个办公类、管理类、学习类应用程序进行整治,精简应用程序32个,降幅达20%。与此同时,当地还迅速采取措施纠治重“痕”不重“绩”、跟风点赞、时时待命、多头报送等突出问题,让基层干部有“实”感。
纠治“指尖”歪风,带来的是思想认识的提升。
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基层干部表示,这次专项整治给各级领导提了个醒,大家普遍认识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用不好也会增加基层负担、损害党群关系。“乱建群、搞打卡,搞各种点赞献花的现象少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弦绷得更紧了。”
“过去基层单位总是爱搞几个App,弄点花样,现在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风险性,责任心也上来了。”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政务服务局副局长丛丽馥的切身感受,反映了基层单位思想认识的喜人变化。
思想认识的提升,带来从“重痕迹”到“重实绩”的转变。“以前看群里反应速度、举拳头的高度,现在评价严格按绩效考核来,考核和评价方式也更实在了。”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金建涛说,通过专项整治,基层干部疲于奔命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指上”清风,带来工作“新风”。
基层干部“键对键”的时间短了,才能把更多精力用在和群众“面对面”、为民解忧纾困的实事上来。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东风街道党工委书记盛新春原来有60多个群,每天早上都被各式各样的信息“轰炸”。“现在我们对手机上的各类工作群都进行了整合,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到一线去。”
“通过专项整治,大家完成了从‘群里吼’到‘实地走’的工作作风转变。”金建涛介绍,过去街道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被动回复,分散了大量精力。通过专项整治,大家到社区一线服务的时间更多了,和人民群众的距离也更近了。
“指尖上的烦恼”少了,基层干部的精气神也焕然一新。
不再“提心吊胆”“焦虑分神”,可以“静下心来干实事”,是此次专项整治过程中不少干部的最直观感受。
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闫伟峰明显感觉到专项整治后自己工作、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工作群清理整顿后,我有了更多精力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生活上的烦恼也少了很多。”闫伟峰说,不仅基层干部减轻了负担,群众的好评也让他们很受鼓舞。
“基层街道和社区工作繁杂,过去工作人员手机里大大小小各种工作群,忙一两个小时不看,就能攒上百条未读消息。”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玮华说,现在经过清理整合,工作群少了,大家发通知前都会“提炼重点”,确保消息精简凝练、言之有物。
“没想到中南海的文件和基层干部的感受这么一致。”在吉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永波看来,党中央“一竿子插到底”抓专项整治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对反对形式主义的要求更细致更具体,释放出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断走深走实的强烈信号。
久久为功
推动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能仅限于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要巩固整治成果,防止反弹回潮,就必须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常态监督,进一步解放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让他们沉得下心思、迈得开步子。
长效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就要在巩固整治成效上下功夫——
湖北委托专业机构充分运用技术巡查手段,对全省网站、平台、自媒体、工作群等进行巡查抽查,及时发现处置违法违规问题;天津发挥基层观察点、观察员“瞭望哨”作用,提升信息反馈能力,深入了解整治工作实际效果和基层真实感受……
记者了解到,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纳入基层减负常态化工作,对突出问题定期“回头看”,防止反弹回潮将是各地区各部门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同时,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办公厅也将加强对地方和部门的指导,对此次整治发现的问题拉单挂账,逐一推动解决。
长效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就要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广东上线运行面向全省公职人员的“粤政易”App,要求原则上不再单独新建移动应用,已经独立建设的,要分步分类对接或整合到“粤政易”平台;山西构建起集中统一、技术兼容、安全高效的政务移动应用体系,原则上全面依托“晋政通”提供服务……
控增量,提质量。记者了解到,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办公厅正抓紧研究制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建设和管理办法,建立统筹管理、审核备案、评价反馈、清理退出等机制,推动集中整治向常态化管理转变。
长效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就要在创新基层治理“新思路”上下功夫——
在采访中,武汉的一位基层干部举出的一个“小例子”,反映出专项整治后的“大变化”:以前办理80岁以上老人的高龄津贴,需要社区工作者上门核实,群众较为抵触。现在通过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增加行政和事业编制,运用大数据系统,社区工作者上门不再是看老人是否健在,而是通过“三帮四查”,即帮做饭、看病、代购生活物品,查吃、穿、住、行来落实,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从抵触到认可,转变的是基层作风,赢得的是百姓认同。从“群里吼”到“实地走”,一批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基层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能力更强了。
驰而不息,方能久久为功。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整治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卸下更多无谓的负担,“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必将使基层工作更加高效,干部作风更加务实,百姓获得感更加充实,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参与采写:赖星、郑生竹、任玮、董雪、陈弘毅、杨帆、段续)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