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足高新区鸟瞰图 |
 |
快速崛起的智慧科技新城 |
 |
施密特电梯自动化生产线 |
 |
大隆宇丰摩托车总装线 |
8米/秒的高速电梯、24小时不间断“加班”的机械臂、深入地下管道巡检的特种智能机器人……这些可不是科幻大片,而是大足高新区内的真实场景。
自2016年升级为市级高新区起,大足高新人用智慧和双手将一个传统农业小镇打造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高歌猛进的开放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在特色产业新高地建设上继续突破。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做强经开区、做大高新区、做优工业区、做实文创园,培育壮大现代工业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大足发展的“秘籍”,也奏响了大足高新区蝶变之路的序曲。
从中心城市驱车1个小时,到达位于大足区万古镇的大足高新区,道路两旁窗明几净的现代化工厂、设计感十足的办公楼和郁郁葱葱的城市景观相得益彰。漂亮的环境让人感觉不是到了工业园,而是置身于一个舒适的公园。就在这片土地上,大足高新人用6年光阴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
上下一心谋发展,创新提质增动力。大足高新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的“黄金分割点”、渝蓉高速和重庆市三环高速公路交汇处,总体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2015年启动建设,2016年5月获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高新区。先后获批全市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环保装备产业基地、特种装备产业示范园区,2020年初获科技部核定为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近年来,大足高新区积极抢抓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加快融入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紧扣大足区“4433”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主目标和“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西部电梯生产基地、中国西部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三大定位,重点培育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特种设备(电梯)、现代汽摩、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未来5年,我们将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再造一个大足工业。”是区委书记于会文为大足工业规划的宏伟目标。大足高新区作为推动大足工业实现高速增长的主引擎,将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智慧科技新城”,坚持生态、科技、智慧建设导向,着力打造“智慧新城、生态新城、科技新城、创新创业高地”,向国家级高新区目标坚定前进。“‘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全力建设特色产业新高地,着力强集群、抓项目、促创新、全保障、优环境,确保开好局、起好步、见到新气象。”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步彬在3月份的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
“未来的工作,我们将从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打造高效创新平台,培育提升创新主体,加强人才引进培育,营造创新发展氛围等方面继续下足‘真功夫’,做足‘实效果’。”大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万古镇党委书记罗登才介绍。
亮点>>>
产业发展 绕不过的四张名片
6月骄阳似火,在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穿着干净工装的李师傅正在对电梯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如今高度智能化的流水线上,像他这样需要人来完成的环节已经非常少了。“以前想到生产车间,肯定就是油污、各种设备、汗流浃背的工人,现在可以说是‘高大上’了,设备先进产能也高。”李师傅一脸轻松地说。而这样的车间也是大足高新区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汽摩产业、智能产业、电梯产业、环保管道产业是大足高新区4张响当当的名片。汽摩产业名片,打造500亿元产业集群。去年以来,大足高新区陆续引进了台铃、玉骑铃、金箭等多家国内电动摩托车行业头部企业,累计集聚摩托车整车项目19个(8家油动摩托车、11家新能源电动车)、配套超过50家,全部达产后整车年产能近1000万辆,有望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出口基地。
智能产业名片,冲击300亿元目标。围绕建设“国家火炬基地”,2020年新引进三石机器人、好意达智能设备以及鸿茂、卓航等精密模具项目10个,持续丰富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业态。目前,累计引进瀚德高科、斯睿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类项目30余个,引进聚力成半导体、中舜半导体等集成电路项目15个。落户大足高新区的聚力成氮化镓外延片项目是全市首个布局区县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项目。
电梯产业名片,竭力打造“中国西部电梯小镇”。持续补链延链,加强科技支撑,开拓新兴市场,集聚了富士、施密特、华森、快科4家电梯整机生产企业,华菱、润奥等15家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以及两家研究院,形成了集整机、零部件研发、生产、检测于一体的电梯产业集群,整机年产能达3万台、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如今,大足高新区已成了西部整机产量最大、配套能力最强、集聚程度最高的“电梯小镇”。
环保管道产业名片,着力打造全品类环保管道产业集群。大足高新区已集聚环保管道生产企业10余家,用途涵盖市政给排水、燃气、电力、通讯、消防等主要应用领域,材质涵盖硬聚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增强聚丙烯、玻纤等品类,部分企业已成长为管道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者。
城市提升 想不到的翻天覆地
“这里没有多少工业的气味,我们更像是在公园里办公。”环境舒适整洁,不仅入驻园区的企业评价高,周末甚至成了游客的“打卡地”,用产业发展拉动城市提升,大足高新区同样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大足高新区把产城融合作为基础保障,利用胜天湖、怀远河、巴岳山等原生态资源,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形成园、城、景相互依存又高度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科技新城。
围绕建设大足城乡融合示范区先行区,统一规划实施园区与城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探索创新万古城市开发建设运行机制,完成老城区基础设施和管理维护提档升级,高规格建设医院、学校、商圈、公园、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持续引进高端酒店、大型商超等高品质服务业态。创新驱动、产业变革与产城融合的同向驱动,让大足高新区一步步走上了承接成渝双核辐射、引领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的高地。从阡陌纵横的乡村原野到产城融合的智慧科技新城,从不名一文的县级工业园到冲刺国家级高新区,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机器人国家方队,大足高新区的未来并不只是一个工业园区,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
营商环境 离不开的贴心服务
“轰隆隆、轰隆隆……”5月27日,在位于大足高新区好意达智能游乐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建设工地现场,两台挖掘机正忙着平整地面,钢架结构的厂房已经初具雏形,工人们开始安装生产设备。项目预计今年6月建设完工,10月正式投产。
从项目动工到完工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这样的“快速度”得益于大足高新区从公司注册、备案、审批到施工许可的一条龙服务。
“企业服务一直是大足高新区的一块金字招牌。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摸索,高新区形成了一套高质高效、企业认可的服务机制,实现了对企业从签约、到建设、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以及涵盖手续代办、行政审批、要素保障、生产生活服务等面面俱到的全方位服务。”大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万古镇党委副书记徐晓华说。
台铃集团副总裁李坤逢在项目落户大足高新区的签约仪式上曾表示:“高新区温暖而周到的服务是项目最终落户大足的原因。”以诚信赢信任、以服务赢口碑……一直以来,高新区用“一诺千金、说到做到”的服务,擦亮了政府的诚信名片,打造了让投资企业安心、放心、舒心的政务环境,让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产生了“滚雪球效应”。
去年,大足高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工业投资53.1亿元、增长22.1%;新签约项目56个,协议投资150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5个……
近年来,大足高新区每年引进的项目80%以上都是靠以商招商,且每年保持了30多个项目前期、30多个项目在建、30多个项目投产的发展态势。
队伍建设 忘不了的忠诚初心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的核心引领。大足高新区党工委持续筑牢思想根基,首先是做到三个“抓”。一是抓理论学习,二是抓干部教育,三是抓意识形态。其次是持续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市委、区委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高新区党工委2021年工作要点》,出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压紧压实机关党建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推动分管领域业务工作和管党治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第三是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强组织、选人才、建群团,将党支部和群团组织建设成为凝聚各方共识、承担社会责任、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非公企业党组织引导非公企业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听党话,跟党走,以党建工作高质量驱动企业发展高质量。
大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苏一元表示:“抓基层党建,抓队伍建设,就是要树牢政治立场这面‘旗子’,担稳主体责任这副‘担子’,钉实任务落实这把‘钉子’,搭好基层基础这个‘台子’。要在工作中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持续压实主体责任,持续抓好履职尽责。”
声音>>>
企业说好 才是实在的好
“我们公司以前在深圳,不管是项目引进、建设再到现在,大足高新区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企业才有今天的发展。”重庆立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欧旺说。
重庆立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底入驻大足高新区,2018年8月底正式投产,主要从事光电产品的研发与销售,2020年实现产值2.8亿元。去年作为全区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受疫情影响,招工困难,大足高新区专门协调组织招聘会,同时引进两家人力资源公司并设立服务窗口,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此外,还成功助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区管委会给我们配了个‘秘书’,主动上门代办各项手续,我们只需要提供资料,积极配合就可以了。”台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项目,于2020年10月签约落户大足高新区。
项目前期负责人何文强说的“秘书”,是高新区管委会为外来投资商提供的项目“秘书”。高新区管委会主动介入企业入驻各个环节,分产业、分项目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并全程代办各项手续。
“高新区对企业的高度重视,让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的诚信所在。”聚力成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负责人感叹。
大足区针对重大项目成立专项服务领导小组,由区领导挂帅,会同发改委、经信委、建委等部门,开启“绿色通道”,专项服务小组根据项目进度,实时成立建设手续代办、消防验收、厂房验收等专班,确保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快速推进,促使项目尽快投产。
张亚飞 刘茂娇 肖娅 图片由大足高新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