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方 10万大军闯出“开州餐厨”品牌解锁绿水青山背后的“财富密码”
第009版:重报深度
上一版 下一版 
走四方 10万大军闯出“开州餐厨”品牌
解锁绿水青山背后的“财富密码”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锁绿水青山背后的“财富密码”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产业扶贫的故事

    中冶·柏芷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东南面的柏芷山,与重庆市南川区、万盛区接壤,距重庆主城区150公里,桐梓县城146公里,海拔在1100米-2227.4米之间。2014年,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进军柏芷山,誓要把这里打造成央企特色扶贫的样板工程。

  初见绿水青山的颜值

  2014年,中冶建工施工团队入驻柏芷山,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禁唏嘘:整个柏芷山上山下山只有一条不足5米宽的机耕道,这条仅有的崎岖山路路况糟糕、弯道及多,居民出行全靠摩托车或是步行。

  然而与经济落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柏芷山位于北纬28度,是国家级5A风景区大金佛山脉重要组成之一,平均海拔1200米—1500米,平均温度约20℃,森林覆盖率高达96%,拥有约2200万平米自然山林,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宜人。不仅如此,山上还有方竹笋、野生菌等原生态农产品,是一块亟待“唤醒”的生态宝地。但“行路难”一直以来是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项目团队决定先从交通条件入手,疏通经济发展的动脉。

  同年4月,中冶·柏芷山旅游扶贫大道工程开工,并同时成立房地产公司下属柏芷山旅游度假置业公司。2017年6月30日,历时3年、投资1.6亿余元、全长11.444千米的中冶·柏芷山旅游扶贫大道建成通车。

  锁定精准开发靶向点

  2013年12月11日,中冶·柏芷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投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冶建工大厦举行,公司签下脱贫攻坚“军令状”。项目建设期间,桐梓县县委书记吴高波多次赴重庆洽谈项目建设相关事宜,强调中冶·柏芝山项目对于桐梓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中冶·柏芷山项目在规划设计初期就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持续改善规划区环境质量,严格控制周边环境污染,优化生态系统,协调好建设用地与周边用地之间的关系,并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规划区建设的第一控制要素。将规划区建设融入区域旅游大背景之中,构建区域旅游精品线路,贯穿“大旅游、小景区”的区域整合理念,实现“互利、互助、共享、共赢”,实现高标准扶贫,高质量发展的“双高”目标。

  2017年7月1日,中冶·柏芷山度假公园正式面市。中冶建工把改善交通与旅游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传统的道路修建仅仅解决了经济发展的交通问题,中冶建工敏锐地意识到大产业带动小产业、大生态促进生态保护才是产业扶贫的本质所在。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多次受到当地政府表扬和称赞。

  换得金山银山的价值

  与柏芷山度假公园一起建成的还有农贸市场和商业街,这也为村民销售农产品和就业提供了好去处。中冶建工还多次联合桐梓县狮溪镇人民政府多次举办了桐梓县狮溪镇农特产品推广活动,让柏芷山的优质土特产与更多的大众见面,推广活动效果显著。

  不仅如此,项目的建设还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项目部联合分包队伍为当地群众每周二和周五集中开展施工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为愿意参与群众提供了学习和就业机会,不少群众参与培训,并在当地项目上岗,家庭收入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现有近50余人在中冶·柏芷山国际度假公园就业,分别从事保安、保洁、维修工、服务员等岗位,为他们带来年均4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中冶·柏芷山项目从最初单纯的避暑房项目调整为现在的高端旅游度假项目,是中冶建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未来也定会牢记初心使命,继续为当地百姓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潘锋 谭杰 图片由中冶建工集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