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浩瀚宇宙 迈向航天强国神舟十二号四个“首次”令人瞩目航天员如何进入核心舱?
第005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探索浩瀚宇宙 迈向航天强国
神舟十二号四个“首次”令人瞩目
航天员如何进入核心舱?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浩瀚宇宙 迈向航天强国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天全景扫描

    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画面。新华社发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航天员聂海胜(右)、刘伯明(中)和汤洪波在出征仪式上挥手。新华社发

    6月1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发布本次飞行任务标识。(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约573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

  此刻,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不足14天。

  “红”“蓝”融合,送君再上凌霄阁

  除了五星红旗,参加中外媒体见面会的3名航天员的胸前,都佩戴着一枚由党旗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组成的徽章。鲜红的党旗、国旗与蓝色的航天员制服交相辉映。

  红色是基因,蓝色是梦想。第三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二号指令长聂海胜,已有35年的党龄。

  “我们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聂海胜说。

  对于中国航天人而言,红色基因早已融入红色血液,不忘初心是支撑其前赴后继的精神密码。

  作为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实施期间恰逢迎来党的百年华诞。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在感悟奋斗历程中坚定航天报国志向。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各系统参试人员进入发射场区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动员大会。

  执行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参试人员中,“80后”“90后”已经成为主力军。每次飞船发射,0号指挥员都引人关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0号指挥员邓小军就是一名“80后”的党员。从进入发射程序到点火,邓小军要在这个“C位”上,下达上百个口令,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天”“神”合一,革故鼎新向天歌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加上天舟货运飞船,在轨飞行的组合体总重超过40吨。

  “技术上很新,难度上很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坦言,“很多技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

  周建平说,实际上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已经实现了很多创新。

  为满足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的应急救援需要,火箭系统进行了108项技术状态的更改。

  发射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长58.3米。相对其他运载火箭,该型火箭增加了故障检测和逃逸系统,以确保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的安全。

  应急救援需求也对飞船系统提出了更高标准。当船箭组合体在发射塔准备发射时,另一艘地面待命救援飞船也已经完成推进剂加注前准备,随时可启动后续发射工作程序。

  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技术的状态变化也多达100多项。

  “航天员平均达到了6000学时以上。”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说。

  为满足任务需要,从2017年3月开始,航天员的训练就全面转入为空间站任务做准备。航天员系统策划设计并实施了8大类100余项科目的训练。

  接“二”连“三”,浩大蓝图正展开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以来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开始验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今后我们还要发射一个视场角比哈勃望远镜还要大300多倍的巡天望远镜,和空间站组合共轨飞行。”周建平说。

  在今明两年中,我国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

  在这两年中,“验证”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关键词。除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外,神舟十二号还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终端已经引入神舟十二号飞船设计之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了北斗系统定位数据。

  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刘伟波眼中,太空中的生活处处都体现了科学家的智慧:饮水分配器可以流出不同温度的热水,汗液尿液循环利用达到可以饮用的标准,垃圾压缩抽真空后半年不会腐烂产生臭味,私密电话可以屏蔽其他同伴与家人视频通话……

  “我们为航天员准备的食品有120多种,一个星期都不会重样。”刘伟波说,还会照顾到航天员的口味,比如山西人喜欢吃醋,湖南人喜欢吃辣,冰箱里有冰激凌,喜欢喝酸奶可以自制酸奶,还有粽子和月饼。

  (新华社记者黄明、黎云、张汨汨、高玉娇)(据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7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