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缙云山云海 |
 |
三花石片区改造后 |
 |
三花石片区改造前 |
 |
马中咀整治前 |
 |
马中咀整治后 |
 |
黛湖生态修复前 |
 |
黛湖生态修复后 |
初夏的缙云山,云雾如烟,山青似画。
3年来,北碚区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让这片城市“绿肺”实现了颜值、价值双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北碚正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全域提升环境品质、全面统筹产业发展、全力加强长效监管,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生态红利释放发展活力
一场巴山夜雨,涨满黛湖秋池。黛湖,缙云山上的著名景点,经过生态修复之后,这个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地方,以崭新的面貌,重回人们视野。
“结合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我们拆除了黛湖周围全部违建,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大规模的黛湖生态修复,建设高效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北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治理湿地、补种植物、修建栈道……作为“缙云山生态修复的样本”,如今的黛湖,湖面碧波荡漾,湖周古木参天,湖水清亮明净,湖底绿藻参差。
自去年5月重新开放以来,黛湖一步一景的湖光水色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光打卡。
在黛湖水系北端,雨鸣涧区域经过生态修复后也重焕了生机。
这片面积达46300平方米的区域布局了“巴山夜雨”“野径闻雨”等8个核心景点,正打造成为全国首个以“雨趣情怀”为主题的富于山野韵味的休闲怡情打卡地,为游客带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完美体验。
一方面对缙云山生态承载量做减法,拆除多年违建,实施生态搬迁;一方面对生态涵养功能做加法,修复自然生态,谋划产业提档升级——随着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进入“下半场”,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被挖掘出了产业价值。
比如打造出黛湖、雨鸣涧、腾龙垭、马中咀凭风看云等生态旅游景点,生态环道、柏林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等雏形已现,建成全国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
生态颜值催生经济产值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围绕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产业发展,正高标准高质量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的‘后半篇’文章。”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坐落于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的金刚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今年4月16日,北碚区举行“开启时光胶囊——金刚碑核心区正式开放修缮成果”参观活动。作为北碚全面推进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沉寂已久的金刚碑经过4年修缮修复,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届时,金刚碑将同缙云山、北温泉连成一线,成为缙云山北温泉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面积11.55平方公里的缙云山北温泉旅游度假区,包含缙云山、北温泉、澄江镇等区域,于2016年12月被确定为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旅游度假区。
2019年2月,北碚区以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打造世界温泉谷核心板块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丰富产品供给,强化体系建设,正式启动缙云山北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目前,旅游度假区已建成三花石游客中心、璧北河慢行绿道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巡江步道、新北温泉公园、房车营地等项目。
随着整治后的提升,缙云山周边、嘉陵江沿线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被不断激发出新活力,促进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
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游客数量大幅上升,也为北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比如中国铁建投资400亿元与北碚合作推动缙云山整体绿色产业发展;恒大国际健康小镇、法国薇姿酒店等项目签约落地,世界温泉论坛会址永久落户北碚……
生态饭碗添彩百姓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拆违、修复之后的缙云山,以更加深厚的生态本底,实现了全新的蝶变提升。
“今年‘五一’期间,客房天天爆满,几天的营业额就达到2万多元。”澄江镇缙云村村民周红在当地经营农家乐已有近20年。周红的丈夫龙江是缙云山景区的一名护林员,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动植物专家。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后,夫妻俩一合计,决定依托缙云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农家乐提档升级,并因地制宜开展自然教育。
2020年5月,以自然教育为特色的“遇见自然”民宿正式营业。每到周末,龙江就会组织游客识植物、辨昆虫,探究缙云山的奥秘,在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也引导大家爱护大自然。
理念一变天地宽。“价格比以前贵了几倍,上门的游客反而更多了。”周红感叹,“眼里是绿水青山,口袋里有金山银山,这才是真正的靠山吃山。”
如今的缙云山,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态饭。绿水青山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而通过探索建立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缙云山整治提升工作中来,共享缙云山品质提升释放的生态红利。
不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北碚以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正探索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王彩艳 陈佳佳 图/秦廷富 马冀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