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大石中学 以“石”育人 按下教育高质量发展“快进键”近万件作品亮相川美“开放的六月”毕业展中小学生每学期须进行两次视力监测市美术家协会完成换届市杂技艺术家协会完成换届
第009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合川大石中学 以“石”育人 按下教育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近万件作品亮相川美“开放的六月”毕业展
中小学生每学期须进行两次视力监测
市美术家协会完成换届
市杂技艺术家协会完成换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教育升温 用质量强校 为学子赋能
合川大石中学 以“石”育人 按下教育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学生在读书节上吟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018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合川区政府“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指导思想,合川大石中学全面开启了提质进阶的征程。

  3年来,学校秉持“大行致广,石以载道”的办学理念,在党委书记、校长杨辉的带领下,致力于“办有温度的学校,做有品质的教育,育有思想的学生”。以党建引领、文化浸润,让教育升温;以课程构建、教学提质,用质量强校;以科学创新、艺体特色,为学子赋能,让大石中学铸魂育人进一步走深走实,朝着“成为重庆知名、全国有影响的基础教育品牌名校”的目标加速前行。

  让教育升温

  党建引擎注动能

  在合川大石中学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石”是这所学校的文化载体、精神基石,渗透着教育的温度与情怀。

  “厚重、沉稳、质朴、谦逊、坚毅、永恒”,如何将这份早已融入师生血脉的“石头精神”与新时代赋予教育党建的新使命、新内涵相融合?大石中学选择以党建为抓手,深挖石之内涵,注入红色动能,充分彰显党建引领与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制定“一品四翼伴腾飞”建设目标,即打造“石韵党建”品牌,构建体系、队伍、先锋、宣传“四翼”。梳理“四三二一互促进”建设思路,即推进“强基固本”“先锋引擎”“青蓝推进”“知心帮扶”四大工程,建立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心理咨询室、党员志愿服务站“两室一站”三个平台,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两大作用,形成一个协同社区和周边学校的党建工作辐射带。

  为让全体党员“有岗有为”,学校根据党员教师工作岗位、专业特长,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示范岗”,大批党员好榜样在各项工作中不断涌现。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辉率先垂范、迎难而上,从不会缺席“六级24小时无缝对接”制度中的每周一值日留宿,确保了有学生在就有老师在,有老师在就有领导在。为帮扶助学,高正军、周万明、张宴菁、李丽、粟锐等党员纷纷带头与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和残疾学生结对帮扶,关心他们的家庭情况及在校学习生活,74名党员共承包学生达300余人。徐小波、张利巧、王仁斌、杨静等党员班主任每年寒暑假都会走进社区、农户进行家访,将书籍、牛奶等送到学生家中。高考时,已有8个多月身孕的杨琴老师为了陪伴学生,挺着大肚子坚持到最后。

  同时,学校成立“石韵声声”名师大讲堂,引导党员教师争做教学骨干、管理骨干和教研骨干,带动全校教师关注教学、研究教改;“校长谈心日”制度让领导走进教师的内心,激活了队伍发展的内驱力。通过“党建+”融合创新工程,将党建与学校工作深度融合,对学校管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文化构建、社会服务等进行全方面覆盖,为发展赋能,让教育升温,也助推大石中学走上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之路。

  用质量强校

  课程育人绽光彩

  如何让教育有温度、有质量、有创新,让学生享受有品质的教育?落脚点在于建设高品质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应当有自己的目标追求与办学定位。“质量为核,特色为翼,内涵为本”就是大石中学坚持的办学方略。

  时间倒回至2018年,合川区教育系统按照区委、区政府印发的《合川区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方案》文件精神,如火如荼开展“品质提升”工作。

  这一年正好也是杨辉赴大石中学任党委书记、校长的第一年。如何让一所生源普通的农村学校搭上这趟教育品质提升攻坚战的发展快车?杨辉将目光落在了创新学校课程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上,大力落实“行知品质”课堂改革与构建“养石成玉”特色课程体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作为合川区生活教育光大工程实验学校,大石中学牢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培育途径上,以文化人,积极促进学生个性成长,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知行合一,并积极构建出“养石成玉”课程体系,践行“行知理论”。

  据悉,“养石课程”为国家和地方课程,“成玉课程”主要是校本研修和拓展课程,其中几十门拓展课程涵括了思想品质、人文素养、强体健心、艺术特长、生活实践五大类,通过《秧歌舞大课间》《石文化鉴赏》《小石头成长教育》等特色课程集中体现了“新二十三常能”,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欣赏、学会生活。如今,“养石成玉”特色课程体系已成为大石中学一张亮眼的名片,《石文化鉴赏》已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

  在特色课程体系的指引下,“二线四环砥砺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引领指导,“以知导行”,学生行动思考,“以行得知”,让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大石中学打造出高效率、高品质课堂。

  “建设特色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激活了学生主动生长的内驱力,更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会生活。这是‘办有温度的学校,做有品质的教育’的立足点,既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又助推学校内涵发展。”杨辉总结道。

  为学生赋能

  特色兴校促成长

  前不久,一场以“阅读文化经典·礼赞建党百年”为主题的石韵馨香读书节在大石中学举行,通过经典吟诵展演、百科游园等活动的开展,促进全体师生在阅读中找寻力量,在力量中笃志前行。

  这是大石中学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引导内涵发展,用教育的温度与品质,让学生更有德性、更具智慧、更加健康的精彩实践。

  深化“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如何实践?特色兴校是路径。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大石中学结合校情,立足艺体特色,成立艺术培训中心和体育培训中心,规范艺体培训。

  在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之际,大石中学率先成立合川教育系统第一个科学技术协会,并通过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开设《科技制作与发明》校本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求知探索能力。

  成长动能被激活,教育发展结硕果。

  近年来,学校师生参与艺体、科技类国家级、市区级竞赛,累计获奖127项。在刚刚落幕的重庆市中小学生艺术活动月校园集体舞比赛中,大石中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自选作品荣获全市第一名;在日前举行的重庆市第10届中学生科技小论文大赛中,大石中学更是将仅有的4个特等奖中的3个收入囊中,实现了合川区在该项赛事中的重大突破。

  此外,大石中学的“彩石飞扬”体育节、“石韵馨香”读书节、“灵石生辉”科技节和“石韵悠扬”艺术节,“文化四节”蜚声校外,成为学校艺体、科技特色发展的成果载体。

  笃行致远,砥砺前行。3年来,大石中学通过党建引领、文化浸润、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守教育初心,寻提质之道,担育人使命,按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学校因此获得了“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重点特色实验学校”“行知式好学校”“重庆市十佳书香校园”“重庆市绿色学校”等数以百计的荣誉和称号。

  谭茭 谢静 张远眉 图片由合川大石中学提供

  校长思想力>>>

  抓住变革与突破

  努力开启发展新征程

  回顾“十三五”,大石中学教育教学整体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展望“十四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将以技术革新推动教育创新。

  “以石载道,文化育人,党建领航,以石化人。”未来,大石中学将坚持“质量为核,特色为翼,内涵为本”的办学方略,落实“12310”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争创“重庆市特色高中”的工作目标,抓住“变革”“突破”两个关键,突出质量、特色、安全稳定三个重点,落实十个抓手,办有温度的学校,做有品质的教育。

  同时,落实“结对帮扶协议”,与周边学校携手共建;全面落实国家战略布局,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合作,加快构建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谋发展。

  ——合川大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杨辉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