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要牢记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作为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始终恪守为民服务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笃定初心、一路前行。
为民服务要用心。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心中无民莫为官,只有心中装着百姓、以百姓心为心,才能弄清“为了谁”的服务宗旨,才能凝聚“依靠谁”的力量源泉,才能明白“我是谁”的角色站位。在工作期间,听过一些基层干部这样的声音:信访干部坐的是“清水衙门”的位,当的是“无钱无权”的差,吃亏不讨好,劳苦而无功。表面看这是对信访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认识不足,根源上还在于没有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没有真真切切的为民“心动”,哪来实实在在的服务“行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所在,是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所系。党员干部讲政治,首先就要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筑牢“一心为民”的群众观,厚植心中有民的宗旨意识,形成为民服务的行动自觉,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多办民生实事,多解民生难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民服务要用情。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千百年来为官从政的为民情怀,也是今天我们党员干部的不懈追求。柴米油盐看似小事,但关系民生大事,小事连着民心、小事彰显党心。作为与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干部,更需要把为民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为民情怀转化为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生动实践。实践告诉我们,有感情就会有激情,有激情就会有干劲。我们每解决一个困扰群众的实际问题,送去的就是党和政府的一份关怀;每破解一个阻碍发展的瓶颈难题,增添的就是事业兴旺的一份活力。基层干部要坚持把每句话都说到群众的心里面,着力把每件事儿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要始终秉承“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信一访牵民生”的民本情怀,站在便民的角度,开通网上信访、视频约访,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要围绕利民的思路,探索创新“一图三表”化解机制等,让干部多操心、让群众少忧心,大力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为民服务要用力。奋力实干才能出实绩,给力担当方能有作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对于基层党员干部而言,既要做好“实功”,立足实际谋思路,注重实效抓落实,努力为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又要做好“硬功”,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着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以赴才可攻坚克难,全情投入才会功到业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日益繁重艰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加复杂多元,唯有“不待扬鞭自奋蹄”,坚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初心,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入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