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狂奔”的马拉松赛乱象透视以真情书写重庆人民的鲜活故事华宇的企业文化基因:行稳致远 责任相伴
第01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一路狂奔”的马拉松赛乱象透视
以真情书写重庆人民的鲜活故事
华宇的企业文化基因:行稳致远 责任相伴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5年增长30多倍!
“一路狂奔”的马拉松赛乱象透视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21条生命猝然逝去——甘肃省景泰县的一场马拉松越野赛惨剧,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越野跑运动飞速发展。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从2014年的51场增长到2019年的1828场,5年时间数量增长超过30倍。

  数量井喷的同时,马拉松赛乱象频发,一些劣质比赛“方案美如画,执行烂成渣”。

  赛事井喷:5年增长30多倍

  中国田径协会2020年4月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显示,2011年,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的数量仅为22场,2014年增长到51场。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家体育总局也取消了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的审批。此后,马拉松赛事数量进入“井喷期”——全国马拉松2015年134场,2016年993场,到2019年达到1828场。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部分马拉松赛事停办。但从2020年底开始逐渐恢复办赛,到2021年5月,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已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

  赛事数量增长后,“内卷”在所难免——无论主办方还是参赛者,都有追求长距离和高难度的倾向。

  为何各方趋之若鹜

  广州一家马拉松运营公司的创始人梁先生说,现在国内马拉松办赛市场已经“一片红海”。

  马拉松比赛为何引得各方趋之若鹜?

  山东某市已经连续多年举办马拉松,该市一位副市长说,对于举办城市来说,马拉松赛事可以展现城市风貌,塑造城市形象;赛事办得好就有品牌效应,就能成为新的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

  “很多跑圈‘大神’跑小比赛,报名费、交通费、住宿费组委会全包,全程VIP接待,只需要动动手指发发微博。”一位资深跑友说。

  此外,承接、承办马拉松赛事,也有不错的利润,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推动、运营“跑马”。

  “野鸡比赛”乱象频发

  赛事越办越多,但得到官方认证赛事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马拉松赛事总量为993场,其中田协认证的赛事为328场,占比略超三成;到了2019年,赛事总量增长到1828场,认证赛事仅为357场,占比已经下降到不足二成。

  被很多人戏称为“野鸡比赛”的,就是没有田协、登协、体育局等官方和专业组织认证的赛事。这些赛事处在“监管真空”下。不少赛事背后的运营公司,可能仅仅是一两个专业人士带着几个大学毕业生搭的“草台班子”,“方案美如画,执行烂成渣”。

  云南省路跑协会副秘书长饶利群说,我国越野赛起步较晚,很多组委会的运营方经验参差不齐,专业水平不尽如人意,赛事医疗救援和现场应急救治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作为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的运营方,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其在工商系统登记的2020年报显示,2020年该公司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0人。

  管理和服务存在监管真空

  国家体育总局23日晚紧急召开“全国体育系统加强赛事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提到要进一步压实体育系统的赛事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体育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制度和举措。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说,取消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审批激活了体育市场,但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审批权下放后,一些地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没跟上,造成了监管真空。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个别地方招标还存在依靠人情关系的情况。一些运营机构缺乏法律责任意识,导致办赛中安全和应急措施不到位。

  上海市银星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婉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对于参赛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件,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要承担侵权责任。

  (据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