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市级微发光二极管新型显示创新中心为例,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已牵头陆续开发了20多款产品,投入量产10个项目,在新型显示技术产业领域实现多个上下游企业集聚和技术融合。
从四个方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到明年创建15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是关键。
根据规划,到2022年,我市将累计创建15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创建2-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当前全市制造业存在的短板之中,创新能力不足是‘要害’之一,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短板必须补上。”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表示,以前我市推动制造业发展更多是依靠资源投入,创新驱动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为此,我市计划从多个方面提升创新能力。
首先是继续实施好研发机构的倍增计划。去年,全市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占比达到25%,比上一年提高10个百分点,计划到“十四五”末这一数字将提高到50%。
其次是继续加大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市级制造业中心培育。陈金山表示,制造业创新中心将通过整合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各方资源,形成行业性研发中心惠及更多企业,增强产业研发能力。
“目前我市正在梳理33条重点产业链,计划围绕产业链提出技术需求清单,推动院校、研究院所、企业开展协同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供给问题。”陈金山称。
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则是重中之重。“创新的来源,特别是研发投入来源,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于企业。”陈金山说,为此我市将围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起更多孵化中心,力争孵化出更多科技型企业提高整体创新能力。
围绕“五化”发展趋势
推动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
创建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只是我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之一,围绕上月举行的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的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区域化”,则是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这‘五化’是对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忠认为,当前工业品及消费品的智能化,极大地拓展了消费空间,同时智能化也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近年来全市实施278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其中67个项目达到智能化工厂标准,359个项目达到数字化车间标准,实现平均生产效率提高54.3%,成本下降21.9%,不良品率下降39.5%。
围绕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要求,刘忠表示,“重庆造”产品的高端化不仅体现在提高产品附加值、让企业多盈利,更重要的是适应未来市场新的需求和变化。比如今年中央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将有效推动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产业升级。
“一旦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化’,企业及产品将显示出更大竞争力。”刘忠表示,随着工业互联网加速应用,制造业将进一步向服务业进行延伸,企业今后不仅要卖产品,还可通过后续服务赚取二次收益,因此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业进行延伸将成为非常重要的趋势。
在区域化发展方面,刘忠认为,一个地区或园区应有所侧重地围绕某个或某几个产业做大规模效应、做强集群优势,通过培育特色鲜明的龙头产业,让地区或园区对入驻企业的吸引力不再靠税收或土地优惠,而是通过创建产业生态的优势去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