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 赶场天也可以办事啦巴南 15元就可入园采桃用智慧农业做大产业用短视频“吆喝”家乡小鸡蛋成为大产业金招牌造就“金银滩”万盛 25元带走一斤枇杷潼南 58元蓝莓吃到爽南川 村里有了公益足球场武隆 油菜有了好收成
第012版:乡村振兴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江津 赶场天也可以办事啦
巴南 15元就可入园采桃
用智慧农业做大产业
用短视频“吆喝”家乡
小鸡蛋成为大产业
金招牌造就“金银滩”
万盛 25元带走一斤枇杷
潼南 58元蓝莓吃到爽
南川 村里有了公益足球场
武隆 油菜有了好收成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候选案例15
黔江金溪镇:
金招牌造就“金银滩”

本报记者 赵伟平

    “金溪被服”扶贫车间。(受访者供图)

  5月8日,黔江区金溪镇“金溪被服”扶贫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几十台缝纫机开足马力,轰隆隆的机器转动声老远就能听见。

  “去年公司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今年要力争达到3000万元。”扶贫车间负责人、重庆卫之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廷荣信心满满地说。他的自信源于当地政府对“金溪被服”品牌的支持。

  金溪镇以山地、深丘居多,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区,因其地形呈“筲箕”形状,被当地人戏称为“筲箕滩”。因为山地多,种地收益微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两年前,在市卫健委扶贫集团的牵线搭桥下,山坳村退役军人刘廷荣带头创办被服厂,带领大家一起增收。

  为解决刘廷荣的后顾之忧,金溪镇党委、政府以较低的租金为他申请到一间闲置用房,打造“金溪被服”扶贫车间。同时,为着力打造“金溪被服”特色品牌,该镇探索出“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优先为贫困群众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同时对其提供免费培训。

  “以前我不会什么手艺,只能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在‘金溪被服’扶贫车间培训两个月后,我学会了纺织技术,现在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桃坪村五组村民曾晓林说。

  除了“金溪被服”品牌外,该镇还打造出“金溪护工”“金溪农场”两块金字招牌。

  “金溪护工”即依托山坳村村民田维仙有护工经验又有创业经验的优势,创建劳务品牌,通过田维仙建立的重庆健之情健康管理公司,对村民进行统一培训,从而解决就业。

  “金溪农场”是依靠黔江区咯咯叫农业公司,打造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全面展示金溪农特产品,让村民的山货卖到城市餐桌。

  如今,在三块“金字招牌”的引领下,昔日的“筲箕滩”正变成“金银滩”,贫困户变成了脱贫户。村民的日子变美了,笑容也多了起来。

  “下一步,金溪镇将擦亮这三块‘金字招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金溪镇相关负责人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