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让青少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成长营养中青年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在学思悟上下功夫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坚定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第007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让青少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成长营养
中青年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在学思悟上下功夫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坚定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观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田帅辉

  不久前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反贫困史上,通过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而孕育形成的高尚品质,是中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创造人类减贫史上伟大奇迹的重要法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书写巴渝大地“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壮丽画卷。

  用上下同心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远高于脱贫攻坚,我们要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把更多的党员组织起来、把更优秀的人才聚集起来、把更广泛的群众动员起来,各类人才“近悦远来”齐聚巴渝大地,汇聚起实现全市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要结合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队、东西部协作、“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定点帮扶等制度,逐项分类优化调整现有各项政策,深化完善全市乡村振兴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用尽锐出战夯实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战鼓催征马蹄急,誓师立令再出征。乡村振兴比脱贫攻坚时间更久、范围更广、标准更高、任务更重,必须咬定目标、担当责任、尽锐出战、真抓实干。要发挥好党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形成上下一心、高效协同、联动有序的全市乡村振兴责任链,确保乡村振兴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继续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工作队伍,按照有效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着力将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派到乡村振兴第一线。要持之以恒抓好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用精准务实奠定乡村振兴的科学指引。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伟大的脱贫攻坚实践证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同样需要践行滴水灌溉、靶向治疗的科学精神和精准务实的工作方法。要严格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充分尊重乡村发展演进规律和“一区两群”不同乡村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全市乡村振兴蓝图,科学设计乡村振兴模式,实现振兴方向、振兴思路、振兴模式、振兴路径“精准”,做到“一区两群”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要紧紧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抓住“增收、改善、提升、保障”四个关键,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因村因地精准施策,做到因村派人精准、资金投放精准、项目安排精准、产业发展精准、乡村治理精准,坚决杜绝急功近利、不切实际。

  用开拓创新提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在推进全市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会遇到比脱贫攻坚更多的新情况新挑战,必须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要重点聚焦农村产业基础薄弱、村庄建设规划滞后、乡村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着力在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路径上下真功夫,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乡村人居环境、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妥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纵深推进“三社”改革,不断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要大力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加快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川渝共建现代高效特色产业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实施新一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机械化、智能化。

  用攻坚克难铸就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要求我们必须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性以及苦干实干巧干的担当,从下庄精神中汲取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要埋头苦干,紧盯全市乡村振兴的重点、痛点、难点、堵点,全身心投入工作,全方位落实工作,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动真碰硬,善于解决乡村振兴推进中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各种疑难杂症和瓶颈制约。要真抓实干,坚持思想上求实、工作上务实、行动上落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兑现,做到出实策、干实事、谋实效。要善于巧干,抓住“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关键,善于开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做到多案在胸、多策在手、多法并举,集中力量抓重点、靶向治疗去痛点、精准施策攻难点、多措并举疏堵点。

  用不负人民厚植乡村振兴的初心使命。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心系群众利益,时刻牵挂群众冷暖,把人民群众的福祉放在心上,把为民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秉为民之心、怀为民之情、履为民之责、学为民之道、思便民之策、谋惠民之事,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要关注民生,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要立足民需,坚持“听民意解民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重庆邮电大学驻城口县蓼子乡新开村扶贫第一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