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着豆腐柴让三峡阳菊变成库区名片梁平农业集市开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村民的事村民自己说了算我市开展迎接“五一”专项暗访读懂“慢火车”背后的发展温度
第005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我从山中来,带着豆腐柴
让三峡阳菊变成库区名片
梁平农业集市开进高速公路服务区
村民的事村民自己说了算
我市开展迎接“五一”专项暗访
读懂“慢火车”背后的发展温度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候选人物⑤
云阳芸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雪梅:
让三峡阳菊变成库区名片

本报记者 栗园园

    杨雪梅为菊花产品直播带货。(万灵镇供图)

  4月27日,云阳县盘龙街道革新村,劳动场面一派火热:农机轰鸣着在田间平整土地,村民则忙着在整修一新的地里栽种菊花。

  “这是我们今年新增的菊花种植产业,一共2000余亩,涉及4个乡镇、街道,惠及农户超800户。”现场,云阳芸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雪梅说。

  杨雪梅出生于云阳县堰坪镇中升村,那里地处偏远,发展滞后,让她从小便立志要靠读书走出大山。2005年,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的杨雪梅梦想成真,顺利进入重庆一家三甲医院工作。

  然而,她心中始终放不下家乡尚在脱贫增收路上苦熬的乡亲们。2007年,杨雪梅毅然辞去医院的工作,回到老家与乡亲们一道做起了“菊花梦”。

  为把菊花产业做起来,她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十几天下来,人就晒黑了一圈,脚也走肿了,不过终于说服了30余户老乡和她一起种菊花。

  产业种植有了一定规模后,品质提升就成了关键。于是杨雪梅前往重庆中医药研究院取经,到南京农业大学拜师,聘请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团队攻克种植技术难关。历时3年,终于成功培育出属于自己的菊花品种——三峡阳菊,办起了菊花加工厂,初步打造出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菊花产业链。

  2010年,杨雪梅先后成立了云阳芸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云阳县堰坪镇菊花种植协会,并为种植户提供“三重保障”:免费提供优质菊花种苗,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和保底回购菊花,极大提振了村民们发展菊花产业增收的信心。

  第二年,她又在堰坪镇、红狮镇分别建立了面积为1200亩和1000亩的药菊种植基地,年创产值800万元,让1160多农户实现增收。她所推行的产业发展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菊花种植,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来跟着她干。

  如今,云阳县三峡阳菊种植面积己达3.9万余亩,年产值近1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累计带动1238户农户脱贫,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每年为农户提供100多个务工岗位,每户年务工增收1.8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为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杨雪梅还创办了“三峡阳菊培训学校”“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未来,我将继续做好产业创新,围绕康养产业,通过深加工开发功能性菊花饮品、食品、用品等,让三峡阳菊成为全球最大最美的一朵菊花,成为三峡库区一张靓丽的名片!”杨雪梅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