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果园 红叶成“金叶”重庆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集中专项整治村民叫我“叶黄精”1500多名贫困人口搬出新生活我市明确新建住宅应配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厢房2021·第十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5月19日启幕讣告用品牌引领乡村振兴采矿许可证注销公告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保护与治理研究中心挂牌成立采矿许可证注销公告勘查许可证注销公告
第008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荒地变果园 红叶成“金叶”
重庆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集中专项整治
村民叫我“叶黄精”
1500多名贫困人口搬出新生活
我市明确新建住宅应配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厢房
2021·第十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5月19日启幕
讣告
用品牌引领乡村振兴
采矿许可证注销公告
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保护与治理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采矿许可证注销公告
勘查许可证注销公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候选案例④
全市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李家溪安置区:
1500多名贫困人口搬出新生活

本报记者 苏畅

    李家溪安置区,小朋友在骑车玩耍。(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杨敏/视觉重庆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这是过去居住在黔江区贫瘠高山上的贫困群众的真实写照。

  大山阻隔,脱贫不易。为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地处武陵山区的黔江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工业园区青杠拓展区城南街道青坪社区打造出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共建设安置房28栋,让413户1531名贫困人口下山进城,住上了新房。

  “脱掉贫困衣,穿上小康服。”在李家溪安置区安置房的外墙上,印着这样一句标语。安置房的周围,学校、医院、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以前啷个想得到哟,我这辈子还能当回城里人咯!现在我从家里走去医院也就几分钟,再也不用走3个多小时下山去看病了!”谈及搬到李家溪安置区,62岁老人杨再和笑得合不拢嘴。

  不仅要让贫困群众“搬得出来”,还要让他们“住得安心”。黔江把安置房居民留在农村的土地流转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继续保留下来。过去居住在小南海镇新建村的脱贫户胡付宣在搬迁之前曾以现金入股,加入村旅游合作社。搬进新房后,他收到了合作社一笔1100多元的旅游收益分红。“虽然搬到安置区来,但我的股东身份没变,每年都有分红。”胡付宣说。

  为打消搬迁群众“就业无门”的疑虑,在完善生活配套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黔江还在安置区周边布局食用菌产业园、多肉植物培育基地、服装加工厂等产业,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的脱贫攻坚成果。

  走进李家溪食用菌产业园,一排排标准化菌棚映入眼帘,数十余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拌料、制棒、上架等工序有序进行。“这个食用菌产业园是黔江最大的扶贫车间,搬迁农户根据产业参与程度的不同,可获得相应的租金、股金和务工收入。”李家溪食用菌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搬家后,我在食用菌产业园上班,工资计件算,多劳多得,打工的同时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脱贫户杨书说,如今不用去外地打工,自己对搬迁后的生活很满意。

  目前,在李家溪安置区的每一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均有1人以上实现就业。

  最初搬进安置区时,大多数居民还并不适应社区内的生活。房间里烤炭火、楼道里堆放农具、小区楼下乱丢垃圾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李家溪安置区完善社区网格治理,配套社区服务。

  搬迁户肖元会被选为楼栋长后,马上建起了楼栋居民微信群。从对接政府信息牵头帮人找工作,到组织搞卫生调解居民矛盾,肖元会解决了不少群众的急事难事。“在社区共治中,大伙儿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善,关系也越来越近,成了一家人。”肖元会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