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紫照镇桂香村和曲水镇聚宝村是曾经的市级贫困村。今天的桂香村和聚宝村让人看到的却是花果满山、香飘四季、村舍整洁、村民富足,一片美丽乡村的风景。这样的变化,国家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功不可没。
为果蔬产业发展奠基
梁平区紫照镇桂香村党总支书记兼主任张志中清楚地记得,3年前区农村土地整治中心主任给他交待过的一句话:“这个项目落在你这里,你就要保证它能够圆满实施,把它做好,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国家惠农政策的好处,把土地整治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张志中没有辜负这种信任。这不,不久前他就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分子表彰大会。桂香村在他的带领下,靠着果蔬产业的精心谋划,靠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拼搏精神而一举摆脱贫困,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典型。当然,他始终无法忘记国家农村土地整治为村里产业振兴所打下的坚实的根基。
1500余万元的投入,涉及山水林田湖草路等一切围绕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素,为着生态环境的重塑,为着黄桃、脆李、朝天椒、青菜头、萝卜等经济作物而规划而实施。这幅果蔬产业的规划蓝图是张志中等村支两委摸索出来的经验。然而,桂香村坡沟纵横且土地贫瘠,又无良好的排灌设施,要发展新的种植产业何其艰难。张志中说,梁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同志来过20多次,土地整治的设计规划怎么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反复商量修改设计,只为着最大程度地打通产业发展的瓶颈,最大程度地保证从下种育苗、施肥、排灌、收获、运输各个环节最低成本产生最大效益。
“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这是对口帮扶的梁平区委书记杨晓云通过多次实地考察之后对桂香村产业发展的思路。村支两委遵照着这一思路,根据村民自愿,把整治之后的土地流转为村集体经营,形成规模化的标准化的经营模式。2019年,桂香村股份经济联合合作社成立。村民土地入股,村集体购置种苗、负责管护和产品销售。通过争取企业订单在村轮作“青菜头+辣椒”,种植青菜头810亩、辣椒346亩,当年就助力村民增收110万元。“短平快”的产业实现了“快脱贫”,这些蔬菜都是在黄桃、黄金梨、青脆李等林下经济的收获,最大地发挥了土地的效益。
据了解,作为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整治中新修的生产大路、排水沟带生产路大大小小达几十公里。新建蓄水池山坪塘10个,水田新增8.0274公顷,旱地新增16.7203公顷,土地平整工程中深翻平整土方9699.60立方米,适宜小微型农机化率达86.11%。这只是整个工程挂一漏万的简单介绍,这只是想说明1500余万元的项目资金为桂香村的果蔬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为乡村旅游激活添彩
曲水镇聚宝村也是曾经的市级贫困村,然而今天却是“重庆十大最美乡村”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并被纳入全市18个之一、全区唯一一个市级“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试点村”。
市级贫困村,土地整治的项目在10年前就在此落地,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实在在的综合整治,为今天李子园的高产和旅游的兴旺奠定了强大的基础。22公里产业便道、13公里入户便道,5户以上的院落全通水泥路,100%贫困户通人行便道便是明证。
正是有了这些基础设施,连续6年举办赏花节、采李节,每年吸引周边区县3万多人来村赏花、摘果。站在海拔600余米的观景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李子花如白雪覆盖,条条观景步道穿行其中,游人犹如掉进了花海里。这些步道都是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
农村土地整治为梁平区的乡村旅游不断地加油助力。每年4月,合兴镇龙滩村和银恒村,梁平柚花节都会吸引上千名嘉宾和游客,与春天相约,随柚花起舞,体味原乡风情,感受“千家竹叶翠,百里柚花香”的独特美景。打造乡村旅游基础项目的同样是农村土地整治,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以山水林田湖草六大要素为生命共同体的全新理念,推出了促进传统土地整治向国土空间整治修复转型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投资近5000万元的综合整治项目于2017年在梁平区合兴镇银恒村、龙滩村两村落地。
据梁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因为有这个项目,区委、区政府把一年一度的柚花节和长江三峡柚博会定在了合兴镇龙滩村,把此项目所涉及的龙滩村和银恒村两村定为全区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农村土地整治正在为梁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加油助力,为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杜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