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是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不久前《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文章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事关高质量发展,事关民生福祉。全市知识产权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刻把握全市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坚持在保护中促运用、运用中强保护,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奋力开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局面。
深刻认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意义。要从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为科技自立自强保驾护航,为原始创新提供强大动力,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对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作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建设双城经济圈的高度来理解。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找准知识产权在推动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有助于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托。只有加快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才能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完善地方性法规。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基础。要严格执行民法典相关规定,从地方立法层面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加快《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修订进程,探索制定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性法规。全面加强司法保护。高效的司法体系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保障。要研究制定符合知识产权案件规律的诉讼规范,有效执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知识产权部门与法院诉调对接机制,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效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是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要组织开展执法保护专项行动,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严厉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恶意注册行为。
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领域广、涉及方面多,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协同发力,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打造便民利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是激励创新,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深化知识产权“放管服”改革,建立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一窗通办”。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新区等有条件的区域探索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成中国(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科学技术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要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应用。实施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汇聚我市及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数据,为做好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服务。增强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是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的有效途径。要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基层系列活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将知识产权人才纳入科技、金融等人才数据库。
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治本之策。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科技、产业、商贸等领域,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协同联动,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要充分发挥全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建立定期信息通报与交流、重大事项会商、督促检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形成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上下联动、“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构建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保护格局,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时研究制定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等领域保护办法。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健康发展。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拓宽创新主体融资渠道,建立多元资本投入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要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中心和品牌培育中心,探索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积极发挥我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作用,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银企对接。
(作者系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