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次巴文化大联展探秘“巴人迷踪”劳尔·卡斯特罗宣布卸任古共中央第一书记香港特区立法会法案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我国大型低温制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花滑中国杯赛第三次“花落”重庆他们是村民心中的“当家人”楼市热点不断,平稳发展怎么实现
第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国首次巴文化大联展探秘“巴人迷踪”
劳尔·卡斯特罗宣布卸任古共中央第一书记
香港特区立法会法案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
我国大型低温制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花滑中国杯赛第三次“花落”重庆
他们是村民心中的“当家人”
楼市热点不断,平稳发展怎么实现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川鄂多馆联动 ■虎钮錞于、大型卜骨、战国玉组佩等众多宝贝汇聚
全国首次巴文化大联展探秘“巴人迷踪”

    4月17日,《神秘的巴国》展览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图为观众在参观展品。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商代猪形铜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战国水陆攻战宴乐纹青铜盖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战国玉组佩。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本报讯 (记者 韩毅)虎钮錞于、鸟形尊、猪形铜磬、大型卜骨、战国玉组佩……4月17日,全国首次全面、系统展示巴国历史文化的大联展——《神秘的巴国》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启幕,渝、川、鄂三地五家文博单位联袂用378件/套珍贵文物,带你穿透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揭开古老巴国的神秘面纱。

  首次巴文化联展

  穿透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光影昏暗,青铜器散发出古朴的光芒……走进《神秘的巴国》展厅,深邃、神秘、梦幻之感,油然而生。

  “如同扑朔迷离的巴文化,本次展览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给人沉浸式的视觉冲击。”该展览策展人助理王永超称。

  巴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据《华阳国志》载:“其疆域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相当于今天的陕南、鄂西、川东、川北和贵州思南一带,足见其疆域广袤。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阙如,这个曾经在江汉平原与秦、楚等强国争锋的古国,犹如水中奔腾的浪花、山中弥漫的浓雾,既激发着人们无限的乡愁,又蒙上了厚重的面纱。”王永超说。

  《神秘的巴国》展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共同主办,汇集了渝、川、鄂等地文博单位收藏的378件/套巴文化文物精品。这些文物以巴文化区商周至西汉时期青铜器为主,其中有珍贵文物96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15件、三级文物37件。

  这是全国首次全面、系统展示巴国历史文化的大联展,旨在尝试讲述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巴国故事,带领观众开启一趟神奇的探秘之旅。

  可感可知可玩

  战国玉组佩复原传奇“巴王”

  《神秘的巴国》展共分“初君——廪君传奇”“王室——南土礼乐”等六个单元。

  展览除展示重庆观众耳熟能详的虎钮錞于、鸟形尊等文物外,还展出了观众相对陌生的商代大型牛卜骨、商代猪形铜磬、水陆攻战纹铜豆等巴文化重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展出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保存、出土于涪陵小田溪的战国玉组佩。

  这套玉组佩系四仰璜组佩,是巴文化区首次发现的一套完整玉组佩。

  根据该玉组佩,在本次展览中,文博人员利用科技手段,复原了一幅巴王礼仪图(模拟像),让神采奕奕的传奇“巴王”重现于世,给观众以“可感”“可知”。

  此外,展厅中,设置了錞于乐鉴赏、“刀光剑影下的巴人”体感游戏,推出了吉祥物,把精美的文物与古老的传说、历史的图像、现代的科技进行有机组合,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巴王的小饭桌、巴将的剑矛戈、巴民的食住行,沉浸式体验巴文化之根、之魂。

  见人见物见精神

  生动诠释巴渝文化的深远厚重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对巴人的文化内涵以‘好巫’‘尚武’称谓之,既缺乏时代气息,也缺少文化内涵。事实并非如此,本次展览可带给观众一个全新认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表示。

  本次展览秉持“见物见人见精神”的策展理念,除展览战国青铜“二十六年蜀守武造”戈、战国斑纹铜柳叶剑等兵器,以及巴国“兵工厂”,展现巴人“尚武”一面以外,还展出了俎、豆、壶、尊、缶等大量礼器,以及錞于、甬钟等乐器,展现出巴人非常重视礼乐文化的另一面。

  “观众走进展览现场,不仅可以生动、全面、完整地了解巴国故事,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追寻乡愁,体悟巴渝文化的厚重。”白九江说。

  巴文化重器“新面孔”

  ● 商代大型牛卜骨

  商代大型牛卜骨长42厘米,用牛的左肩胛骨制成,两面及边缘均经打磨修整,背面中脊基本削平,厚处钻孔大,薄处钻孔小,共计大小圆形钻孔100多个,呈横向与斜向排列,部分有灼痕,无卜辞,是我国早商时期的最大卜骨之一。

  ● 商代猪形铜磬

  商代猪形铜磬长46.4厘米、高25.3厘米,重9.1公斤,整体呈板状猪形,脊部饰凤鸟,器身有对称分布的10个乳丁和云雷纹雕饰。它的发现,改写了我国早期乐器只有石磬和玉磬的传统认识,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音乐及礼仪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 战国水陆攻战宴乐纹青铜盖豆

  战国水陆攻战宴乐纹青铜盖豆口径17.4厘米、腹径18厘米、高20.4厘米,弧腹、矮柄、圈足,盖和豆身布满错铅纹饰;盖面铸刻四组纹饰,主要是宴乐、武舞、弋射;腹部铸刻四组纹饰,主要是水陆攻战图和攻城图。

  ● 战国玉组佩

  这套组佩系四仰璜组佩,主要构件有玉璧、玉珩、玉环、玉璜、双龙形玉饰、玉鸟形牙饰、桃形玉饰、玉珠、玉管、蜻蜓眼、玛瑙等,是巴文化区首次发现的一套完整玉组佩。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