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日前出台办法,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可以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这么做,既能补上体育师资缺口,又能缓解退役运动员就业难问题,可谓一举双赢,值得点赞和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强,既指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也包括体魄强壮。但目前,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小眼镜”“小胖墩”屡见不鲜。
有高质量的体育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体育教育。长期以来,受“重智轻体”观念的影响,不少校园体育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育老师和体育课存在感不足,体育教师队伍存在很大缺口。开齐开足体育课,首先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把经过严格筛选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充实到体育教师队伍中,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助于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对优秀退役运动员而言,进入校园任体育教练员,进一步拓宽了他们职业转型发展通道。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专业体育技能,但缺乏职业技能、社会经验,退役后面临角色转换,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去融入社会。这种困境,也成为很多家长不愿孩子从事竞技体育的一大因素。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任职,能够依托自身所长再就业,在新的赛场上跑出精彩人生。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不是为了提高体育成绩、应付各类考试,而是要把运动理念传递给青少年,让他们更加积极向上、阳光开朗、体魄强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值得警惕的是,随着体育科目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并逐步提高分值,家长们担心体育成绩拖孩子后腿,竞相为孩子报校外体育培训班,让体育锻炼陷入“应试化”,违背了体育教育的初衷。从这个角度来说,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更好地以体育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