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北半岛夜景 摄/唐安冰 |
 |
第三届城市花博会“双城和鸣”成渝双城特展区——成都市青羊区展园 |
 |
御临河江北段获评“重庆十大最美河流” 摄/曹检 |
 |
“两江四岸”综合治理项目——北滨路漫行步道 摄/陈雨 |
 |
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江北嘴金融组团 摄/曾勇 |
时序更替,岁物丰成。
3月底召开的江北区两会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极不寻常的2020年,江北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GDP增长3.9%、增速连续3年居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第一,全口径税收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市“双第一”,经济仍然坚挺。
新引进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等5家全国性金融和总部机构,港城工业园获批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基地,江北嘴滨江公园建成投用……过去一年,江北区产业接续升级,动能加快积蓄,城市出新出彩,生态保持优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乘风破浪的背后是江北区紧紧围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打头阵、做标兵”和“率先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率先推进城市能级现代化、率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率先推进干部能力现代化”指示要求,以实干担当承接落实“三个作用”,一以贯之做好“长嘉汇”这篇大文章,努力建设全市“两高”示范区和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
努力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
去年5月,位于江北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江北区形象展示中心开馆,这是我市首个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主题的展示中心。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重庆担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使命。作为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去年以来,江北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协作等领域主动作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以点带面”的友好合作格局正加快形成——
江北区已与四川省巴中市、德阳市、泸州市、攀枝花市以及成都市青羊区、大邑县建立友好协同发展合作关系,多地积极探索建立友好互访、部门互学、产业互促、人才互育、信息互通的工作机制,全区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单位累计与四川各地签订合作协议近50个,第三届长江上游城市花卉艺术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得到川渝友好城市的共同参与。
“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关系正逐步优化——
制造领域形成较好的川渝市场。以长安、海尔为龙头的汽车、电子电器产业与四川市场合作密切,相互配套发展。智飞生物、迈基诺、博奥赛斯等生物医药企业加快布局、迅速崛起。与成都银行举行战略合作协议“云签约”仪式,与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成都文化金融商务区管委会达成合作共识。与远洋集团合作打造川渝双地标“升级版远洋太古里”提上日程,启动了“成渝双城消费节”活动。
“互联共享”的公共服务模式探索完善——
在全市首批实现与四川地区“政务服务异地通办”,40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全国异地就医互联结算平台。“成渝地·巴蜀情”文化馆联盟暨专业干部才艺展示活动在重庆院子举办。江北区智慧城管中心累计接待四川省多地来访交流近千余人次。
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开放
开放是江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近年来,江北以产业为发展导向,加快改善政务和投资环境,全面推动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江北嘴金融组团、保税港区保税贸易组团、果园港物流组团、鱼复园区高端产业组团创新协同并进,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中带动全区产业快速发展。
江北嘴金融组团围绕自贸区金融改革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和创新,启动“江北嘴跨境金融功能跃升行动”,成立全市首家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开展国际商业贷款转贷款融资,建立“渝融通”银企融资对接平台,打造江北嘴跨境金融功能区品牌。
在保税港区保税贸易组团,则聚焦“保税+”产业发展,大力建设寸滩国际新城,努力把寸滩国际新城建成一颗美丽的长江明珠。
而在果园港物流组团,果园港开出中欧班列(渝新欧)打通我国内陆地区国际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
此外,着眼“高精尖”的鱼复园区高端产业组团,则聚焦智能化,打造成为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引进全国首个国家级氢能检测中心及相关氢能动力项目。
汗水浇灌果实。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江北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开放带动作用,持续拓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广度深度,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带动出口超50亿元,外贸进出口额累计达1751亿元,跨境电商年交易额超40亿元。依托“两港一区”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果园港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获批的首批港口型国家级物流枢纽,口岸物流吞吐量突破300万标准箱。一以贯之抓好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1075个,实际利用外资超40亿美元。
着眼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十三五”时期,江北区以最坚定的决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狠下决心着力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消除城市河流黑臭水体,全面关停嘉陵江砂石码头,全面取缔沿江餐饮船舶,全部拆除涉江违建,完成唐家沱、唐家桥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空气质量年均优良天数超300天,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93%,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同时,江北以最负责任的态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行“河长制”,在全市率先启动“两江四岸”消落带综合整治,御临河江北段获评“重庆十大最美河流”。落实长江10年禁渔,拆解捕捞渔船和涉渔“三无”船舶793艘。扎实推进“林长制”,完成国土绿化提升任务3.8万亩、“两山”森林抚育2万亩,铁山坪森林公园获评“中国森林氧吧”。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20%以上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建成雨污管网103公里,基本实现全域雨污分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面完成;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连续5年获得全市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专项评比第一名。
“十四五”时期,江北将深入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长江流域10年禁渔,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上作示范,让蓝天白云更常见,绿水青山更常驻。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江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