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师生共生共长广告
第015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师生共生共长
广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师生共生共长
南川中学校建设“基于微课平台的普通高中化学创新基地”

    老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化学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生成长、学科教学中落地?怎样优化化学学科课程育人功能?怎样提升化学学科教学质量?对于这些问题,重庆市南川中学校用5年的探索与实践,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5年间,学校创建富有区域特色、教育意义重大的“基于微课平台的普通高中化学创新基地”;构建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生长和富有学科内涵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彰显时代特征、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化学课程体系……多措并举,多维发力,在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推动育人模式转型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引领化学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助力学校特色化、多元化、优质化发展。

  走进南川中学,领略到的便是“基于微课平台的普通高中化学创新基地”建设所带来的多样风景。

  立体架构

  课程基地建设有路可循

  怎样让化学课变得不再晦涩难懂?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问题曾是南川中学校长任国君脑海中时常萦绕的难题。在成功申报“基于微课平台的普通高中化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后,他和南川中学的化学教师团队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开启破题行动。

  任国君提出,“建设化学创新基地,目的就在于创设新型学习环境,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

  顶层设计是化学创新基地建设的灵魂,是基地建设顺利开展的关键。

  基地创建之初,南川中学高位谋划,走出的第一步棋,就是成立由任国君任组长、副校长张竞任副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并协同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及学校化学骨干教师,形成了区委、区教委领导有力,学校工作机构分层明显,特聘专家针对性指导,学校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分工到位、点面结合、全方位覆盖”的工作格局。

  为统筹项目各要素与各层次,寻求化学创新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南川中学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规划、项目管理、成果预期等方面寻求突破,加强教学环境打造,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丰富微课课程资源,实施“微课+客户端”创新型教学,助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南川中学积极发挥激励作用,给予化学创新基地建设充分的经费保障、场地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强了保障力度。

  建设化学创新基地期间,南川中学共投入100余万元,新建了化学探究实验室、化学数字化实验室、化学微课制作室、创客空间、教师发展中心、成果展览室等硬件配套设施,搭建了微课物质呈现多媒体教学、网络阅卷、录播课堂、校园网站、教学资源库等系统平台,为化学创新基地建设夯实了深厚根基。

  打造课程

  催生内涵发展“春色满园”

  在化学学科中心主任雷朝水的带领下,学校根据基地的建设规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在教学上进行了模型教学法的深度研究,形成了适合本校的“预习自学—试错体验—导学诱思—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形成性练习—拓展延伸—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型。将知识重难点、解题模型做成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自主解决问题。组织基地成员和化学兴趣活动小组参观了南川区大观玫瑰园、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金佛山科学营地、南川铝矿厂、武隆鸡尾山铁矿厂遗址等。通过参观考查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并采集了动、植物、矿石标本。

  2020年12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究矿石”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化学创新基地的探究实验室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基地主研人员的指导下,优秀学生代表参观了化学创新基地成果展览室,仔细观察了展览室中收集的矿石、土壤、种子、植物和动物标本。利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进行实验,探究铁矿石的组成。“此次探究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指导教师李龙菊如是说。这是南川中学依托基于微课平台的普通高中化学创新基地,打造特色课程体系,整合利用多方资源,开创多维教学空间的一个精彩实践。

  事实上,南川中学深入挖掘地方自然、旅游和人文特色、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将继承与开拓、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并借助基于微课平台的普通高中化学创新基地进行整合、筛选、转化、输出,开发出了实践活动课程、化学选修课程、化学特长与竞赛培训课程、化学微课等系列课程,丰富了化学课程体系。

  以课程基地建设助推教师成长,也是基地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南川中学构建起“合格教师”“知名教师”“专家教师”阶梯式螺旋上升的三级培养模式,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途径,创设教师主动学习和研究的情境,使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实践与体验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实现教师在“做中学”“做中研”“做中发展”。

  “基于微课平台的普通高中化学创新基地的建设,既促进了学生内驱力的主动生长,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家乡情怀、中国眼光、国际视野的阳光少年,又助力化学教师踏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使得他们的思想视野更开阔、教学方法更灵活、创新创意更多元。”南川中学党委书记李先俊总结。

  示范辐射

  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为引领教育联盟、加强校际融合,优化教研模式,发挥南川中学的辐射和帮扶作用,2019年4月10日,开展了“三课”联动交流会和南川中学张竞名师工作室送课到马嘴实验学校活动。

  南川中学周利国老师献课《化学反应类型》复习课,他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有趣多变的实验,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使他们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增进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随后,副校长张竞为马嘴实验学校的师生解读——《新高考新改革》。他提出,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不仅要多样化而且要落实做细,采用“主题式教研”等形式,要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有所准备、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借助“基于微课平台的普通高中化学创新基地”建设的契机,南川中学多次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让基地建设的成果、经验走向校外、走向市内乃至推广至全国,树立示范推广的标杆。

  南川中学通过“公司+学校”、校际共建等方式建设化学创新基地,有效带动更多学校的师生共同发展。比如,学校与浙江新盛蓝科技有限公司联姻,用该公司旗下的“e板会”,共同开发化学微课制作,进一步丰富了微课课程资源,不仅能满足本校学生发展需求,也能提供给其他学校借鉴,助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引领带动更多教师成长上,南川中学依托化学课程基地和学校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了渝东六校联盟、渝西南六校联盟的建设,组建了以南川区七校联合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起交流学习研究平台,通过开展教师微课堂教学示范、专业发展论坛等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加强交流培训、资源共享等举措,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引领他们学习微课制作方法,并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

  如今,南川中学“基于微课平台的普通高中化学创新基地”建设工作不仅成果丰硕,还在不断凸显引领辐射作用,正朝着“引领南川,辐射渝东南,重庆领先的高中化学微课程创新基地”的建设目标大步迈进。

  陈明鑫 张骞月 图片由南川中学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