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跑好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接力赛”北碚 咬定目标不松劲 乡村振兴再发力
第T16版:脱贫攻坚 北碚 垫江答卷
上一版 下一版 
垫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跑好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接力赛”
北碚 咬定目标不松劲 乡村振兴再发力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产业提质增效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北碚 咬定目标不松劲 乡村振兴再发力

    三圣镇春柳村产业扶贫基地

    静观鲜花种植基地

  脱贫攻坚以来,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7%降至零,3个市级贫困村如期脱贫,这是北碚区交出的脱贫答卷。

  北碚虽地处重庆主城,脱贫任务不及渝东北、渝东南边远区县的脱贫任务重,但要筑牢防止返贫防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一点不轻,压力一点不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目前,如何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是对北碚的又一次考验。

  近年来,北碚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产业提质增效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努力推进乡村振兴。

  出实招

  巩固成果有保障

  这几天春光融融,正值春管的重要时节,而北碚区金刀峡镇七星洞村的脱贫户谷贵万却十分轻松。“养了70多只鸡,种有1亩多山药,加上村上百香果产业的集体分红,一年有好几万元收入。”提起现在的日子,谷贵万笑眯眯地说。

  同村的脱贫户刘德明这几天却忙得喘不过气来,他要赶在谷雨到来前,将山药种苗栽到地里。刘德明说:“虽然累点,但只要一想到有钱赚,再苦都是值得的。”

  与谷贵万、刘德明不同的是,柳荫镇麻柳河村的贫困大学生桂佳欣因为去年在北碚三圣实业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如今不仅一个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公司还帮她解决了住宿问题,提供免费的工作餐等。更重要的是,有了工作后,她家又多了份稳定的收入。

  产业带动、就业增收……这些硬举措不仅能让贫困户脱贫,还能让他们可持续增收,进而起到巩固脱贫成果的作用。

  为防止脱贫户返贫、边缘户致贫,北碚区按照“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健全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同时,发挥好产业、就业、消费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政策优势,持续增加脱贫户和一般农户的经济收入。以持续抓好脱贫产业带动为例,北碚继续加强脱贫村、偏远村扶贫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创新带贫惠贫机制,拓展销售渠道,让脱贫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同时构建起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保障群众有多渠道的收入来源。

  搞示范

  有效衔接亮点多

  目前,“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去年北碚大胆探索,确定了三圣镇春柳村作为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试点村。

  耿庆林是北碚区农业农村委的一名工作人员,2018年派驻到春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31户87人贫困户不仅摘掉了贫困帽,村里还发展了150亩大棚蔬菜、40亩青花椒带动村民增收。

  “虽然脱贫任务完成了,但工作不能有半点空当。”耿庆林说,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几天,他正领着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璧山、北碚歇马镇考察、调研柑橘苗的情况,当地村民自从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后,对柑橘产业发展的愿望变得强烈。

  耿庆林每天为村里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奔走外,脱贫户周华芳更是起早贪黑地在花椒基地务工。“党的政策这么好,要想过上好日子,还得靠自己的双手不断奋斗。”他说。

  为探索一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子,去年以来,北碚制定出台了《重庆市北碚区三圣镇春柳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2)》《关于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衔接的思路。

  同时,着力实施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基础设施补短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培育、乡村人才培养七大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快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北碚按照“硬件建设+软件配套+产业支撑”工作思路,精心打造了15个“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精神”的美丽乡村典范,初步形成了“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示范格局。

  抓关键

  乡村振兴有底气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北碚的突破口是牢牢抓住产业这个关键抓手。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北碚按照产业扶贫的规划要求,当地先后发展百香果、山药、腊梅、樱桃、蔬菜、杜鹃花等29个扶贫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户资产收益分红全覆盖,上万户农户致富。

  如何把这些扶贫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北碚立足当地实际,将产业提质增效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和重要物质保障,通过“接二连三”提升农业产业链和附加值。同时将农副产品加工业纳入全区工业领域重点集群培育,促进种养业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做精乡村旅游,打好“生态”和“人文”两张牌,围绕重点区域、重点线路,布局一批乡村休闲农业精品园,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培育地标项目和地域产品等。

  截至目前,全区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2600亩,新(扩)建农业产业标准化基地10个,培育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镇村5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7个,新增旅游精品线路8条、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5个,农村产业向着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刘钦 余德伟 余茂涵 图片由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