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同一家三甲医院医生自曝当医生十几年间,共收受回扣超过50万元,且医院领导也参与其中,引发舆论热议。“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医疗行业收受回扣现象已明显减少。但在一些高值药品、耗材领域依然大量存在,同时回扣的隐蔽性增强。
医生曝医院“塌方式”收回扣
在网上热传的视频中,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人自称是“某西省某同市最大的那家三甲医院的执业医师”,表示“做医生十几年,在此期间参与收受医疗回扣,保守估计在50万以上”,还称“这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做的,可谓是塌方式的、全员参与的。”
记者联系了这名举报者。对方表示与医院“有点过节”,但“爆料的目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说的都是实话。”他说,医疗回扣会导致该用的药用,不该用的药也用,医生滥用药物加重患者负担。“说白了就是经济利益驱动,小病大治,欺骗患者。这不光在我们医院普遍,在全国都很普遍,是公开的秘密。”
山西省大同市卫健委负责人王继武表示,在网上关注到涉事医生反映情况后,已第一时间进行调查了解,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新型和高端药品回扣高发
一位医疗行业人士说,“近年来实行两票制、集采、医疗反腐,拿回扣的空间大大缩小了。”
山西省一位从业十多年的医药代表告诉记者,国家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后,有降压药从30元降到2元,心脏支架从2万元降到3000元,基本没有赚头,更没有回扣。“原来一个药企在一个省有几百个药代,现在几个人就够了,很多药代都失业了。”
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近年医疗行业收受回扣现象明显减少,但仍然大量存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刚研发出来的新型药品、器械、材料往往都很贵,又没有纳入集采,是医疗回扣的高发区。
医疗行业回扣缘何“禁而不绝”?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国内药企间存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拼不了技术就只能拼市场,推动了营销费用走高。同时,医疗系统关键岗位权力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管也导致回扣难以禁绝。“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重视程度不够、监管流于形式,是医疗系统的通病。”一位业内人士说。
采访中,不少医疗从业人士表示,治理医疗回扣现象,还需统筹考虑、多管齐下。“要提高医生的薪酬待遇,让他们的正常收入能够体现自己劳动的价值。”山西白求恩医院院长吴华说。
此外,陈秋霖等专家建议,紧盯关键环节廉洁风险,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筛查、防控,对顶风违纪违法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续保持医疗领域反腐高压态势。
(据新华社太原4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