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25日,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养蜂大户周祖杰在地里查看蜜蜂长势,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特约摄影 秦廷富/视觉重庆 |
(上接1版)
责任在肩,不负使命,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市委、市政府作出庄严承诺,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用理论武装头脑,以实干笃定前行。重庆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集全民之智、聚全市之力,谋脱贫之路、施治贫之策,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近年来,重庆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战役、底线性任务和标志性指标,高位推动。
2017年7月以来,我市研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完成25.2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018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推进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
2019年5月,市委召开五届六次全会,出台155条工作措施,包括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等,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工作思路、具体抓手和脱贫成果。同年12月,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相关文件,全面督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重庆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脱贫攻坚紧紧抓在手上、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仅去年,重庆就召开17次市委常委会会议、1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8次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整改领导小组会议进行部署,压茬推进定点攻坚战、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三大战役”。统筹“战疫”与“战贫”,靶向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和部分农产品滞销等问题。持续推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回头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等,发现问题一体整改、全面整改。健全防止返贫检测与帮扶机制。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市领导定点包干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及所在区县,各级各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五级书记”打头阵,全力扛起脱贫攻坚重任。
一锤紧跟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行,以尺寸之力积千秋之功,重庆举全市之力攻克千年贫困难题。
初心如磐 以行动践行诺言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8年来,重庆累计选派5800个驻村驻乡工作队、5.71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20余万名结对帮扶干部扎根一线。他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成为脱贫攻坚的“尖刀班”“爆破手”,打通了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拿出母亲的700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动员儿子三让宅基地……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支书毛相林的心里,永远装着盼脱贫、想致富的群众,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先锋力量。
过去,大山就像枷锁,把下庄人深深锁在贫困中。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毛相林带领108位村民,耗时7年,6名村民倒在工地上,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铸就了百折不挠的新时代愚公精神,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仍然要付出血的代价。全市有31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征服贫困的路上。
走田坎、进院坝、访贫户、察民情,忠县金鸡镇傅坝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杨骅把贫困村当作自己的家。2018年8月21日,他倒在了扶贫岗位上,但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激励着更多党员干部忘我奋斗。
数十万名扶贫干部倾力奉献,把汗水智慧洒遍巴渝大地,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20余万名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解决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为之一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加坚固。
民生无小事,得失寸心知。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千方百计挤出更多财力,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04亿元,强化扶贫资金监管,确保浇水浇在根上,好钢用在刃上。
贫困地区总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得到普遍解决,村村通公路,99.7%的贫困户喝上自来水,房子新了,环境美了。贫困地区广大群众无不发自内心感谢共产党,感恩总书记!
勠力同心 八方支援助脱贫
八年战役,三军用命,这样一组数据,令人震撼。
定点扶贫:9家中央单位投入帮扶资金23.47亿元,引进帮扶资金45.14亿元,精准实施各类项目1277个。其中,水利部倾情帮扶巫溪34年,累计支持资金达42亿元,帮助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386处、受益人口达42万人,彻底改变了该县“看天吃水绿泛黄”的心酸,实现了“有水吃”向“吃安全水”转变。
携手山东:鲁渝携手奔小康的10年,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鲁渝扶贫协作工作42次,14个区县党委、政府和15个市级相关部门每年均赴山东调研对接,合力推动鲁渝全方位合作;山东累计向重庆投入财政援助帮扶资金近22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281个,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物折款)近4亿元,演绎了一部情深意重、协作攻坚的鲁渝版“山海情”。
重庆市内:结合直辖市体制特点,我市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机制,组建18个市级扶贫集团,由市领导挂帅结对帮扶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及贫困区县,累计投入资金50.63亿元。国企方面,36家市属国有企业投入20.4亿元帮扶贫困程度较深的区县。此外,主城都市区与14个国贫区县结成帮扶对子,落实帮扶资金实物量22.7亿元。
……
重庆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扶贫网络,不管是中央国家机关还是山东省,抑或是市级扶贫集团,均在贫困区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生动局面,不断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
采茶时节,彭水县保家镇3000多亩白茶基地里,务工群众穿梭忙碌。这是山东省聊城市和彭水县共同打造的鲁渝协作(白茶)项目。“我已经70岁了,像我这种年纪,在外面已经找不到工作了。可是在白茶基地,做一些轻松活儿,每个月也可以拿到1400元左右的工资。”村民高绍云锄着草,笑逐颜开。
春暖花开,巫溪县中梁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内,银水村村民刘安福的农家乐开始忙碌起来。银水村位于大巴山深处,村里一度不通公路,也没有稳定的水源。前几年,按照水利部定点扶贫要求,巫溪对银水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将集中安置点修建在中梁水库附近,从根本上解决了搬迁户老刘一家的用水问题。
人心齐,泰山移。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中,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全面参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拔穷根、携手奔小康,画出了脱贫攻坚的最大同心圆。
精准滴灌 靶向治疗显成效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如何退等问题,重庆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举措,大力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实效。同时,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拔掉穷根子、走出新路子。
精准扶贫,必先精准识贫。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忠县扶贫办干部沈国芹说,这是基层干部在识贫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
“家里有一亩苞谷、一亩洋芋、两头猪,你算算?”沈国芹回忆起了2014年初到村里精准识别贫困户时的场景。受老乡启发,忠县在市里“四进七不进”识别标准基础上,探索出收入排队、横向比较、逐户听证3个方法,“这样的识别,村民全都服气。”
贫困数据,精准到户、到人,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近年来,重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展动态清零行动。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稳定实现,“三保障”问题全部落实到位。
曾经,天梯石栈,崇山峻岭,紧紧锁住重庆人走出大山的脚步。山上的生活,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徒唤奈何。怎么办?搬下山去,开启新生活!“十三五”期间,重庆25.2万贫困群众实现搬迁,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贫困地区的农村,最怕的就是“一代穷、二代困、三代四代接着混”。发展教育,斩断穷根,我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对城乡低保和特困学生免收高中教材费,为非寄宿贫困生免费提供午餐,健全困难学生资助兜底保障机制。
一场大病,可能会让一个家庭遭受重大变故。我市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健康医疗扶贫专项行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卷轴上,重庆下足“绣花”功夫,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了一件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全市“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有效解决,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回头再看我市脱贫攻坚“成绩单”,每道题都有了“重庆答案”。
弱鸟先飞 激励提振精气神
同贫困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重庆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让贫困群众既有脱贫致富的想法,也有脱贫致富的办法。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啷啰……只要我们啰喂,多勤快啰啷啰,不愁吃来啷啷啋,咣啋,不愁穿啰啷啰。”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过去唱的是土家儿女对“不愁吃不愁穿”的热切期盼,如今唱出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和幸福。在总书记视察过的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人们过上了像蜂蜜一样的甜蜜生活。
时代大潮,改变最深刻的是人。奉节县朱衣镇仙女村的办公室里,仍然保存着那张盖满了30个鲜红指印的自动退出国家贫困户申请书。刚刚越过贫困线,这30户贫困户为啥主动申请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呢?果农胡承保的话掷地有声:“路通了、水池有了,脐橙就是一棵‘摇钱树’,就不要再依赖国家了,我们有脚有手,肯定能把这小康的日子过得又稳又踏实。”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芳菲四月,黔江区邻鄂镇松林村,菊花基地里,一片葱郁。这片梯土,记录着一个人——“土家愚公”简旺超。他带领村民和儿孙,将87个乱石坑改成了22块梯土。如今,他的侄孙简义相,一位“一天锄把都没摸过”的金融专业大学生,在过去只种玉米、土豆的高海拔山区种植杭白菊成功,传承着这股精气神。从“八七”扶贫攻坚时期走来的黔江,始终牢记“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在新时代脱贫攻坚中继续发扬“黔江精神”,将内生动力转化为生产力,贫困山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奉节县副县长、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在平安乡用“四访”工作法巧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方程,做精做细做实了“绣花功夫”,让群众真正有了脱贫的信心、能力和方向。她说:“我们秉承着‘为民吃尽天下苦,甘洒热血染山河’的革命精神,以‘流血流泪不留遗憾,任劳任怨绝不认输’的奋斗状态,迈入全面小康!”
新时代是拼搏者的时代。丰都县十直镇秦榜沟村村民付体碧,从2003年开始家里遭遇了接踵而至的不幸:5岁的女儿突患疾病,在成都打工的丈夫出了事故导致右手残疾,接着公公又出了车祸,全家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付体碧的肩上。擦干泪水后,这位不向命运低头的“铁娘子”横下一条心,把闲置的土地都要过来种,借钱养猪,起早摸黑地干,最终摘下了穷帽子,靠勤劳创造了幸福生活。
新时代是追梦人的时代。春暖花开,秀山县川河盖的“蜜蜂大王”白天树,又开始忙着和乡亲们一起酿造甜蜜事业。白天树从14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养蜜蜂,一养就是40多年,每年有一大半时间都在“追花”。这一“追”,不但自己成了专家,还带领着当地185户贫困户摘了帽。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在脱贫攻坚这场撼天动地的战役中,全市各地的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在巴山渝水间形成奔涌浩荡之势。
和衷共济 同心协力奔小康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要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更应集众心、聚众智、合众力,动员全社会力量。
武隆区赵家乡平均海拔1200米,是一片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的宝地。此前,这里的传统产业只是猪、山羊、肉牛和烤烟。在民进重庆市委会的推动下,乡里的家家户户都积极创办农家乐,通过两个主导产业土鸡和中药材,三个特色农产品冷水鱼、竹笋和蜂蜜,再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赵家乡将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一缕缕丝线在手上,编织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手工饰品——仲春时节,刚砍收完青菜头的涪陵区百胜镇太平市村村民况刚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况刚会曾是一名乳腺癌患者,为了治病,她前后花去20多万元,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受益于重庆各级扶贫、妇联等部门开展的扶贫专项行动,经过3个多月的免费治疗后,她病情好转出院,不仅恢复种植榨菜,还接受了技能培训,农闲时在家编织手工饰品,每月能有1000多元额外收入。
“重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帮助贫困群众治‘病根’、拔‘穷根’、树信心,提升发展能力。”市扶贫办副主任黄长武说。
没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对象小而散的生产方式无法对接大市场;有了市场主体带动,贫困对象就能“借船出海”,跟市场经济紧密连在一起,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牛年春节前,巫山县双龙镇水田村脱贫户王洪安在炕房里从早忙到晚,脸上被炕腊肉的烟熏得愈发红润。“几年前我就栽在养猪上。”他回忆,那时候也养猪,但对销路没有把握,成天提心吊胆。
同样是养猪,为啥王洪安这次就安心了呢?“公司帮忙垫付了仔猪的部分费用,还在我家修一个炕房,只要把猪养出来,做成腊肉不愁没销路。”得益于消费扶贫,越来越多像王洪安一样的脱贫户,家里的农产品不愁销。
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接大市场、搞活大流通、提振大消费,我市建成重庆消费扶贫馆,全力打造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建成线上线下消费扶贫企业及地方馆54个、消费扶贫专区333个,去年就销售扶贫产品55.4亿元。
此外,各类社会团体也结合自身专长,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在他们的帮助下,奉节、巫山、城口等区县1300名贫困弱听人群喜获骨传导听力眼镜;全市567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白内障摘除手术,重见光明;1.1万名农村贫困失能老人获赠手机,有效建立了与社会的联系。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来自全市人民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爱国之志。
“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只要上下同欲,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就一定可以战胜困难,让这片经历过磨砺的土地春暖花开,欣欣向荣。
从严从实 对标对表可检验
脱贫摘帽,虽“等不起”却也“急不得”,要克服急躁症,摒弃盲目求快和提前脱贫的冲动,防止“萝卜快了不洗泥”。
我市严格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要求,实事求是调整优化脱贫时序:2017年底,开州区、云阳县、巫山县3个区县整体摘帽;2018年底,石柱县、奉节县2个县整体摘帽;2019年底,城口县、彭水县、酉阳县、巫溪县4个县整体摘帽。确保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区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