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开展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发展特色农业点亮脱贫路打破交通瓶颈 迎来山乡蜕变农业园区变景区重庆教育走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第011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将开展环境专项执法检查
发展特色农业点亮脱贫路
打破交通瓶颈 迎来山乡蜕变
农业园区变景区
重庆教育走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敬重庆战贫英雄
中共丰都县三建乡委员会:
发展特色农业点亮脱贫路

本报记者 左黎韵

    三建乡党委干部正在走访贫困户。(本报资料图片)

  3月22日,雨后初霁,在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村民们正忙着抢收地里的雷竹笋。几年前,该乡引入农业公司,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发展雷竹笋产业。“依托产业带动,我不仅脱了贫,年收入还翻了好几倍。”脱贫户张玉素告诉记者。

  三建乡地处丰都县南部,这里山高谷深,全乡63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中,耕地面积仅占20%。

  “在脱贫攻坚中,我们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建立起扶智与扶志并举的长效扶贫机制,先后带动全乡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776户3120余名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乡党委副书记朱小冬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前,三建乡行政村通畅率不足40%,而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又导致当地严重缺水,提起发展产业,村民们都没有信心。为此,三建乡统筹整合中央、市级、县级财政资金2.83亿元,规划完成了38个重点项目,打通了农村路网障碍,实现村组通畅率100%;补齐水利短板,盘活了长期闲置的山坪塘90余口、渠堰11公里。

  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们发展产业也有了底气。乡里启动了产业发展提效行动,确定了以雷竹笋、脆李、柠檬为主的特色产业。“我们按照农户以土地入股、集体以资产入股、业主以资金入股的形式,组建了8个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以绿春坝村股份合作社为例,进入丰产期后,每亩雷竹的产值能达6000余元,村民按30%的比例分红,每亩地最少能获利1800余元。”朱小冬说。截至目前,三建乡共发展特色农产业1.87万亩,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9200元以上。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中,三建乡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乡党委探索了“百姓家规”“村民积分”“红黑榜”等制度,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合力。

  三建乡老场镇背靠一片32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曾多次出现险情,威胁着老场镇1.3万余平方米房屋的安全。为此,三建乡启动了场镇整体避险搬迁工作,为解决居民居住难题,乡党政干部带头搬进工地板房办公、住宿,将地理位置相对安全的老办公楼腾出来给无法投靠亲友的搬迁户居住。“板房冬冷夏热,干部们在里面一住就是3年多,我们能脱贫,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张玉素感慨道。

  据了解,今年6月,三建乡乡党委政府将正式搬入位于廖家坝社区的新办公楼,这里也是三建乡即将打造的乡村旅游集镇。“新场镇落成后,我们还将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形成以‘龙河湿地核心区、三建旅游集散地、夜力坪农耕休闲体验区、双鹰峡谷观光区’为主的乡村旅游示范片区,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在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朱小冬告诉记者。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